1
2020 年 12 月 20 日
第 394 期
2020
2
目录
一,本周回顾…………………………………………………………………………. 3
二,股票池 3.0 版…………………………………………………………………… 5
三,一个笨孩子的投资之路……………………………………………………. 7
四,从数学角度分析长期合作的最佳策略……………………………..19
五,人口流向与核心城市的房价……………………………………………22
六,中美市场相互开放程度比较……………………………………………31
七,人民币应当主动和美元脱钩……………………………………………38
3
一,本周回顾
最近有一篇文章被刷了屏,我相信你大概率看过了,标题是《史诗级大逆转!
全世界疯买中国!》,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目前中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创出
1981 年有相关统计以来的最好水平,好到什么程度呢?刚刚过去的 11 月,单月
贸易顺差 754 亿美元。现在外贸的集装箱已经买不到了,已经都堆在国外了,所
以集装箱的价格也疯涨。现在中国竟然开始拉闸限电了,因为工业用电激增,不
拉闸不行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外,疫情到现在不仅没解决,而且越来越乱,产能也是一
塌糊涂,美国单日确诊已经超过了 40 万人。两边对比一下,你可以感受到截然
不同的状况。
这种状况看起来不错,但你知道吗,其中有巨大的隐患。这种隐患就类似于
以前的 P2P:你要人家的利息,他要你的本金。我们出口那么多商品,换回来的
是美元,而美元是确定一定肯定要贬值的。现在这已经是全球所有人的共识了,
既然美元确定要贬值,那么你必须要在他跌成屎之前花出去,换成实物商品。而
全世界唯有中国人还在大量吃进美元,你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你出口是想
着人家的利润,但人家觉得用手里随便印的废纸就能换你的商品,简直太棒了。
到底谁占便宜了?
以上这种情况我认为必定无法持续,那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人民币加速升
值,因为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出口,更不需要那么多美元。但就算这一切
很荒诞,可一时半会儿我们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由于疯狂的贸易顺差,必定会大
量印刷人民币,天量的货币供应必定会推高一切资产的价格,从楼市到股市都是。
这两天有人问我上海的房子还能不能买,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想买,抓紧了,
因为一轮跳涨正在眼前。现在所有新盘就像不要钱一样,认筹率全部超过 100%,
这就意味着当天必定能秒光。现在越是新盘、大户型,越是贵,越是老破小,越
是涨不动,除非你有学区概念。因为有了房票,所有人都意识到手里能持有的房
产非常少,必定是把破旧的清空,买最新的。
上海有个区的潜力是最大的,那就是青浦,因为华为去年在这里拿了巨大的
一块地皮,要搞全球研发中心,到时候面积会超过东莞的松山湖,青浦是上海和
江苏浙江的交界处,中间是淀山湖。到时候华为研发中心必定会大幅带动当地的
房价,自从华为搬家去了东莞,当地的房价也是猛涨。你想,相当于多了好几万
年薪大几十万的人,这对当年经济的拉动效应太强了。
回到股市,现在最确定的是大宗商品价格必定会持续拉升,煤炭、钢铁、有
色、玻璃,就没有见到一个跌的。那么相关公司的股票就会同步上涨,顺周期炒
4
作到明年是没有问题的。
等这波炒完了,全国范围内的楼市又要来一波大涨了,因为这波行情中赚了
钱的幸运儿,一定会换房子的啊。
大势研判
长期趋势:确认升势;
中期趋势:震荡盘整。
A 股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1,20 度以下都是买入区间,80 度以上都是卖出区间。20-80 度之间,如果
是从底部上升状态,那么你应该持股;如果是顶部下降状态,那么你应该空仓。
2,温度计存在爆表的可能,如果爆表,那么接近顶部不远了。
3,如果温度计从顶部滑落,那么不跌到 20 度以下不可盲目抄底。
4,市场温度计是滞后指标,大约滞后市场 1-2 周。
5,本温度计只指示 A 股整体的情况,不能套用于单个市场。
5
二,股票池 3.0 版
养老股:
名称 代码 买入限价 长期目标价 备注
长江电力 600900 16 24.3 水电
大秦铁路 601006 6 11.5 铁路
京沪高铁 601816 6 10 铁路
农业银行 601288 3.2 5.8 银行
工商银行 601398 4.7 9.7 银行
中国平安 601318 66 106 保险
建设银行 601939 5.6 11.7 银行
兴业银行 601166 15.2 29.2 银行
上海机场 600009 60 100 机场
中国人寿 601628 36 56 保险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 01339 2.5 5 保险
低估蓝筹:
名称 代码 买入限价 目标价 备注
华夏幸福 600340 16 35 园区
万科 A 000002 25 50 地产
格力电器 000651 44 79 电器
美的集团 000333 46 98 电器
保利地产 600048 13 24 地产
新钢股份 600782 3.8 6.8 钢铁
新城控股 601155 26 36【交易关闭】 地产
福耀玻璃 600660 18 30【交易关闭】 玻璃
中国建筑 601668 4.8 9.8 基建
华域汽车 600741 20 34【交易关闭】 汽车
上汽集团 600104 19 29 汽车
北京银行 601169 4.6 6.7 银行
兖州煤业 600188 9.5 15 煤炭
民生银行 01988 4.2 6.5 银行
招商轮船 601872 6.5 10 水运
中远海能 600026 7.5 12 水运
宝钢股份 600019 6 11 钢铁
中国神华 601088 18.5 28 煤炭
热门蓝筹:
名称 代码 买入限价 目标价 备注
6
海螺水泥 600585 48 78 水泥
海大集团 002311 35 55【交易关闭】 饲料
新希望 000876 20 32 养猪
北新建材 000786 24 38【交易关闭】 建材
万华化学 600309 40 60【交易关闭】 化工
旗滨集团 601636 4.4 8.7【交易关闭】 玻璃
华新水泥 600801 22 30 水泥
潍柴动力 000338 12 20 机械
三一重工 600031 18 28【交易关闭】 机械
双汇发展 000895 36 50【交易关闭】 食品
宁波银行 002142 32 42 银行
情绪股:
名称 代码 概念
金风科技 002202 风电
金晶科技 600586 光伏
江淮汽车 600418 蔚来代工
利欧股份 002131 理想汽车概念
江西铜业 600362 周期
中国铝业 601600 周期
嘉欣丝绸 002404 军工合作概念
汉邦高科 300449 安防
金岭矿业 000655 铁矿石
耀皮玻璃 600819 玻璃涨价
河钢股份 000709 铁矿石和钢铁
1,养老股是指你可以持有 5 年以上的股票,无脑持有即可,建仓价以下买
入,目标价以上卖出,当然你也可以做高抛低吸;
2,低估蓝筹是指被市场看空,但自身业绩很好的股,这种股需要很强的心
脏才能持有,因为他可能长期低估;
3,热门蓝筹是保持强势的蓝筹股,很容易高估,但他确实能涨;
4,情绪股就是情绪股,不看基本面,只看情绪面。
5,本股票池的更新频率将大大加快,特别是情绪股,几乎每周都会变。
6,股价会随着除权除息而调整。
7
三,一个笨孩子的投资之路
老端注:一个普通老散户的心路历程。
文/笨孩上苍有安排
01
心存梦想
财富之梦,要从 1992 年说起。
92 年,是我最早接触股市的日子,也是是邓公南巡讲话的日子,一个政通
人和,百废俱兴,百业兴旺的日子,生活中,到处是自信的大老板,下海的生意
人,一个 91 年刚刚大学毕业一年的我,分配在我们这里的一个机关工作,我的
月工资是 168 元。工作之余,我喜欢看小说,《小说月报》上又一篇深圳市炒股
的纪实文学。引起了我的注意。那篇文章让我感到深圳股市的狂热。 1992
年 5 月,上海股市全面开放股价,也就是不存在涨跌幅限制。此前股票的价格好
像是只允许每天涨 0.5%。而且成交量似乎也有限制,总之就是想买也买不到。
开放股票市场后,当那十几只股票齐齐大涨,人们根本没有看过这个场面。那时
候股票还没有拆细。有个叫“豫园商城”的股票价格最高达到 10000 元以上!着
实让人惊呆了。我感到了股市拂面的金风。
现实生活中,我是个有些笨,反应迟钝的人,没有很多年轻人的那种机灵,
遇到事情总是想的很简单,还有些喜欢钻牛角尖。我也不知为什么,那时候,笨
笨的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通过买股票发财。也许今天的财务自由,在
年轻的时候就埋下种子。
02
初闯江湖
终于,我开始动买股票脑筋了,不过在买股票之前,我先购买的不是股票,
是地方信托投资公司发行的可以在店头交易转让的股票型基金。大概是在 1993
年吧,是由省信托投资公司发行了一种叫“投资受益证券”的基金。这个基金募
集到的资金用于购买上海二级市场的股票。当时,省信托投资公司是省财政厅下
属的国有企业,为了支持这个新生事物,我们当地发行的股票,还特地分配了一
部分首发的原始股份额给这个基金。
这个基金同时可以在省信托投资公司柜台进行交易。不过要购买这个投资受
8
益证券,还要先买认购证,就像当时新股发行也要先买认购证一样,这个认购证
10 元一张,凭认一张购证可以购买投资受益证券 3000 元的份额。我排队买了两
张认购证,一直排队到深夜才买到。夜里 1 点骑车回家的路上,我感觉似乎乘上
了通往幸福和财富的快车。要知道,那时候,我的月工资才 100 多元。次日,当
地报纸头版发表了新闻通讯:“准股票热了省城”,还配发了一张照片,这张照
片是数百人拥挤排队买这个投资受益证券的盛况。在这个照片中,我发现了人海
中穿短袖 T 恤衫的我的身影。
我虽然只买到两张,但是,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个东西是好东西。次日证
券公司门口的黑市上,这个认购证就卖到 100 元一张。我是不是要多买些?我老
爸给了我本金 6000 元,其实这在当时已经不少了,但是,人心不足,一股想发
财的愿望推动我这个读书人第一次找人借钱,我甚至跑到我的一个大学老师那
里,我把那张发行投资收益证券的公告拿给老师看,厚着脸皮向老师借钱。老师
告诉我,买这个东西就是投资股票,机构大户有条件操作,你是散户,你还要工
作,行情瞬息万变,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做这个事情,你要安于本职工作。总
之没有借到钱,我红着脸离开了老师宿舍。
一个月后,投资受益证券开盘了,挂在天花板吊架上的电视机屏幕显示的 1
元的投资收益证券当天的价格是 1.26 元,这么一算,我买了 6000 份,本金 6000
元是老爸给我的,我因此挣了 1560 元,很开心。1560 元,是我一年的工资都不
止!!
没多久,卖出了投资受益证券,我就真的开始买股票了,第一个股票是“国
脉通信”。为什么是“国脉”?因为当时国脉的业绩最好,国脉的股价最高,据
说国脉是股票中老大。并且价格还是 30 多元每股,像申华电工也只是 20 多元,
但是,国脉通信这个股票不怎么涨,为什么呢?据说没有庄家炒作,没有庄家,
股性不活,不会被炒作,因此不值得买。后来大势跌了很久,突然反转,但国脉
因为盘子太大,反转的最慢,反转力度最弱。其他低价股都涨得很好,我的绩优
股却慢慢吞吞。这把我气坏了。原来股价高,盘子大的股票不利于炒作。
那时候,每天中午记收音机里面有一个叫徐志宁的股评家收盘都点评股市,
他推荐的股票有中纺机,界龙实业。界龙实业有段时间可是天天涨啊,那段时间,
整个股市就看这个界龙实业涨,每天都要涨 2%左右,从 8 元涨到 20 多,就是跌
不下来。我忍不住了,终于在界龙实业 20 多元钱的时候,把手上的二纺机、申
华、延中等股票割肉卖了,然后在 20 多元追进了界龙实业。但是,当我进去的
时候,没两天,大势突然反转,而我割肉的几个股票,又反转向上了。界龙就跌
下来了,跌得很惨。
那时的新股和大势是反着来的,记得有一次我手上的深发展股票跌得很厉
害,开始还扛着扛着,大势跌,但新股却是非常热的,我只有眼睁睁看着新股热
炒,手上深发展像钝刀割肉一样绵绵阴跌。等到深发展跌到很低的时候,扛不住
的时候,我痛下决心,割肉把深发展卖了,买入新股无锡太极,可是买入之后才
9
过几天,大势见底彻底反转,我的新股无锡太极却冷了,是几百个红盘中唯一的
绿盘。我相信这种感觉无数股民都刻骨铭心
我看的第一本关于股票操作技术的书是中技公司出版的《股票操作学》,也
是我看的唯一的一本技术派的书。这本书也没有作者,翻开一看,原来是台湾原
版的影印盗版,上面讲到股票的 K 线形态,两根 K 线形态的组合,三根 K 线形
态的组合,量价的配合,移动平均线,等等,哪几种 K 线组合是要涨的前夜,
哪几种 K 线组合是下跌的先兆,还有什么“红三兵”,什么“早晨之星”,什
么“M 头”,什么“W 底”,还有什么 V 型反转,头肩顶,头肩底等等,这本
书上还有一些股市谚语。主要讲的是台湾股市,可惜我当时悟性差,再加上工作
忙,看来看去也没看出啥名堂。记不清是否根据这本书的理论去买卖股票了。因
为这个东西我将信将疑。
因为炒股,让我工作心不在焉,每天中午不午休,在单位吃点工作餐就去营
业部,似乎只有热闹的营业部,闪闪烁烁的行情显示器才能让我开心,才是我最
喜欢的地方。有时候,我还喜欢偷听那些在营业部炒股的人高谈阔论,那几个人
的面孔我至今都能够记得,就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甚至根据他们几个人的谈
论来买股票,但是都没有赚钱。因为炒股,让我工作心不在焉。甚至谈对象也不
投入。1995 年那年夏天,我在我的笔记本上写到:为了炒股票,我失去太多,
还损失了一大笔钱,我再也不要炒股票了。我才 20 多岁,刚刚工作,一切都是
才开始,怎么就吃了这么大的亏。所以,我发誓,并且在日记本上写了:永不炒
股。
我大概记得,在上证指数最低点,大约是 400 多点的时候,我割肉逃离了股
市。初入股市,前后大概两年多,不仅把我最初购买投资收益证券赚的 1560 元
亏掉了,后来我算了一下,我总共大约损失大约近 2 万元,要知道,那时的一套
房子也就 4 万多元。
现在想来,初入股市,吃了不少苦头,尤其是,散户常常遭遇的踏空,套牢,
卖飞,选股选错,割肉,各种庄股,受上市公司业绩欺骗,政策突变,新股大放
水等等,我都有切身体会。还吃过收音机股市黑嘴的亏,上过报纸推荐股票的当,
还自作聪明在家看技术图形炒股,甚至还自己画 K 线图。这为我后来正确认识
这个市场打下一个好的体验的基础。没有当时的追涨杀跌, 就没有后来的痛定
思痛,就没有后来阅读那些价投书籍的感同身受,也就没有今天的皈依价投。
03
峰回路转
离开股市两年多,到 90 年代后期的时候,领导人健康问题每每困扰股市,
只要股市大跌,外媒就传说是领导人健康问题。97 年 2 月邓公逝世,不过那天
股市的天也没有塌下来,反而平稳运行,后来还还出现一种慢牛状态。也让我觉
10
得股市也不会关掉嘛。那时候,我们单位给我配了个摩托罗拉 BP 机,这个 BP
机显示股市行情,每天上午开盘上证指数多少点都有。此时我离开股市也有了三
年,手上又有了些积蓄。尤其是,婚后没有孩子,几万块钱买了国库券,还是有
些手痒。配了 BP 机,我似乎又有了炒股的便利。尤其是,94 年炒股,需要到股
市营业部填单子委托,不方便,耽误工作,而 97 年的时候,有了电话委托,我
可以从家里或办公室打电话下单了 ,所以又动了买股票的念头,又全然忘记我
曾经在日记本上写的“永不炒股”几个字了。
这段时间,我买过国际大厦,吉发股份,百大集团,复华实业等等,只记得
国际大厦的两个股东争夺控制权,成为二级市场炒作题材。我 14 元买进的,一
直套牢 1 年多,终于回到 14.5 元,我每股赚了 0.5 元,成功逃顶。后来这个股票
一直跌到 10 元以下。逃顶的感受是非常开心的,比赚钱还开心。
另外,我还买过基金泰和。是第一批封闭式基金。买基金泰和的时候,是因
为看到了一篇文章,那就是,当时上海股市好像 2200 点,一篇文章上写的标题
是:“封闭式基金能够抗击 600 点强震”。意思是当时指数已经非常低了,在指
数如此低的时候,封闭式基金还有 8 折的折价。只是这个基金到底有没有赚钱我
记不得了。
购买封闭式基金,我已经有了些保守投资的意思。
在我看来,胆子小了,其实是进步了,因为有了敬畏之心。知道了自己的微
不足道。
每个人的个人命运,都是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97 年,香港回归祖国,
99 年,澳门回归祖国,2000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0 年北京得以成功申办
2008 年的奥运会,中国足球队第一次进入世界杯决赛。种种迹象表明,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时候要到了。终于,2001 年,我也毅然决然地下海了,自谋职业。
离开体制,个中艰辛,酸甜苦辣,本文不去多说,但是,收入是体制内的好多倍,
让我有些欣慰。也让我再次面临理财的问题。
2004 年,房地产大热,对财富有些敏感的我,发觉是不是要买房?到底是
买住宅,还是写字楼?爱投资的我,觉得还是买写字楼,我看中了市中心地段非
常好的写字楼,这个写字楼是当时住宅价格的 2 倍,房价 32 万元,年租金大约
2.4 万元。我只付了房子的首付,后期用租金,慢慢就把月供还上了。我当时还
和人吹牛:这个写字楼的租金,已经等于我的公务员收入了。我刚刚从公务员队
伍出来的时候,工资也就 1000 出头,现在有 2000 元的房租,妥妥的成就感。但
是今天看来,我这个写字楼是买错了,因为以前写字楼的价格是住宅的两倍,现
在写字楼的价格是住宅的一半都不到,一反一正,相差了四倍。
回想当时买写字楼的原因是什么?是看中租金的回报,另外,也看中了写字
楼的地段。然而今天看来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这个城市,城市化发展日新月异,
11
那些郊外的地方都成了经济开发区,政务新区,都重新规划,大量的写字楼投放
到市场,供应可以不断加大啊,另外,有那么多人需要写字楼吗?没有那么多的
公司需要租写字楼!而住宅,是刚性需求,因此,住宅要比写字楼更好。我买的
这个写字楼是我们这个城市非常好的地段,我还在口中念念有词:买楼要遵循三
个原则:地段,地段,地段!这是李嘉诚的买楼经。我就没有想到,李嘉诚的买
楼经,适用于 7、80 年代的香港,那时候香港寸土寸金,还没有互联网电商,香
港的土地资源无比稀缺,这个买楼经在今天的中国又不适用了,因为地段虽好,
处于城市地图中心,但是,由于修了高架桥,人流车辆都一闪而过,没有人停下
来,因此这么好的闹市口也冷冷清清。
因此,我的总结就是:投资,不能教条。
04
良性循环
由于远离了股市一段时间,又由于投资房产,手上没多少钱,让我错过了
2006 年和 2007 年指数疯涨到 6124 的行情。2007 年,中石油上市了,首日 48
元的价格,让中石油老总说非常满意。市场上说中石油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不
过连我这个菜鸟都知道,48 元的中石油,超级大盘股,市盈率达到 60 倍,肯定
是撑不住的。那些买中石油的大妈,我看起来就像是我在 90 年代那么傻。
2007 年上证指数 5000 多点的时候,我没有买 A 股,又动了借道海外基金买
外国股票的的点子。我想,国内股票涨太高,我就买国外的股票吧,那时候,市
场上推出了一种基金,叫:QDII 基金。国内的基金公司募集国内的基金投资海
外证券市场。这其中就有嘉实基金推出了嘉实海外中国基金,上投摩根基金推出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就是这种基金叫 QDII 基金,但是,随着 A 股从 6124
点跳水,海外基金净值不知为何也大跌,还没有等我选好基金,这几个海外基金
就跌破面值了,好在,长期关注股市,造成了我谨慎胆小的性格,也与亏损擦肩
而过。后来,这几个 QDii 基金从 2008 年直到今天,十二年过去了,某个基金的
净值还是 0.77 元。我不知道基金经理是怎么操作的。
股市真正让我挣到第一笔钱的股票,是 2009 年浦发银行这个股票。浦发银
行是怎么发现的呢?是我从东方财富网上的浦发银行股吧里发现的,这个股吧里
有一个叫“可爱小散”的,发了不少浦发银行的帖子,说浦发银行很好,是上千
只股票中很少的几个持续五年以上高速发展的股票。当时的浦发银行价格是 12
元多,我买入了不少,后来一路上涨,一直涨到 28 元,我在跌到 21 元的时候,
一口气卖出了所有的浦发银行。这一单,我竟然赚了几十万元!赚这么多钱,是
我以前想都没有想的。2009 年,我用挣的钱付了一套 120 平方的房子的首付,
其实我可以付两套房子是首付。但是,我天生保守,故意留足了现金。我把股市
里的仓位控制思想用到了房产投资中。虽然少买了一套房,但是,我仍然觉得我
的选择是正确的。
12
浦发银行赚的钱买入住房,那时候国家鼓励老百姓买住房,房贷按照 7 折计
算。翻开银行贷款合同一看,利率只有 3.75%,这套房子经过了十年,价格也接
近买入价格的 4 倍,也不算太高。不过这 10 年我出租了 9 年,租金还不错。就
当零花钱了。
从浦发银行出来之后,买了房子,我短期内就没有再进去了。当我卖出浦发
银行后,浦发银行从 25 一路下跌跌到 10 元,我为自己庆幸。
事实上,我走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在股市上挣了钱,买房,房子涨价,收租
金。如果再过几年我又挣钱了,就再次进入股市,也许正好能够踏准这个震荡的
股市的节奏。
我其实是误打误撞,赶上了这个时代“房股双赢”的好时机。
05
另辟蹊径
又过了二、三年,2012 年,我又有了些结余资金,又打开了久违的股市软
件,这时很多股票我已经不认识了,我熟悉的那些股票有的改名了,有的退市了,
面对这么多的股票,我从何入手呢?
2013 年前后,不知为何,市场上的股票型的开放式基金突然多了起来,好
像当时的政策导向是,散户不适合炒股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散户不如
购买基金,另外,大概当时的管理层倾向于认为,基金是市场的稳定器。国外的
成熟市场上,大部分的资金是机构投资者,普通散户不适合直接投资股票市场,
所以国家大力发展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一时间,各种主题基金发行的非常
火。比如什么行业轮动基金,轻资产基金,军工基金,医药主题基金,消费主题
基金等等,后来又有了量化基金。
于是,我开始登录天天基金网,研究了一阵子,发现,三个月排名靠前的,
一年内排名一定就不靠前,一年内排名靠前的,短期又走弱了。有的基金是五星
级基金,却排名靠后,二星级基金,却拔得头筹,这是怎么回事?究竟买什么样
的基金?这个问题让我困惑。然后,我又登录的晨星基金排名网站,理柏基金排
名网站。又开始研究什么标准差,又开始研究基金风格,什么基金排名规律,还
有什么基金星级。在研究了一通之后,考虑个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其实也是研
究多了,累了,烦了)我买了两个基金:兴全轻资产基金,大摩多因子策略基金。
这些基金的净值都是第二天公布,基金净值也是和股票一样,时涨,时跌。
持有基金的那段时间,我也向看股票一样,天天都要看基金公布的净值,三个月
后,再看基金持仓。
13
每一个基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看基金,同时也看股票,当股票大势涨的厉
害的时候,就希望晚上基金净值也涨,当指数跌的时候,希望晚上基金净值跌幅
小于指数。在基金吧里,基金操作的差,常常招来基民谩骂不休。基金本来是让
投资人委托专家理财的,要投资人不去关注短期的价值,但是,由于基金按照规
定天天都要公布净值,投资人仍然还是忍不住要关注今天或明天的基金净值的涨
幅。
我持有的大摩多因子策略的大概一年多时间里,基金涨了,我没有卖,基金
跌了,却逼得我割了肉。也亏损了 10%。
为什么基金也会割肉呢?因为恐惧。买基金的恐惧,来自对基金持仓情况的
不了解,对基金经理操作的不了解。基金其实比股票还复杂,股票下跌,还可以
用历史市盈率估值,净资产等考虑股票的底,而基金,你根本不知道公布净值后,
基金经理把基金换成什么股票。因此,当基金下跌的时候,尤其是基金跑不赢指
数的时候,一开始你还有包容之心,但是,如果长达 4 个月都跑不赢指数,你就
无法忍受了。你开始怀疑基金策略是否正确,基金经理究竟有没有能耐。所以,
第一个兴全轻资产基金稍赚了点钱之后,在大摩多因子策略基金上,我又尽数将
盈利还给市场。买基金出来后,我也就再没有买基金了。
从基金里面出来后,加上业务收入了一些钱,我手上又有一笔钱,对股市,
我还是不敢轻易进去,房子呢?一时又没有看到好的,并且我手上也有几套房子
了,也需要配置一些流动性好的产品,怎么办?我偶然发现了一个交易品种,就
是:国债逆回购,这个东西当时出来的时间不长,又有好的收益,又有流动性,
流动性相当于活期存款或 7 天期存款。于是我喜欢上了这个品种,尤其是在节假
日前后的一段时间,国债逆回购给我带来了年化 10%以上的收益。但是,国债逆
回购,是为了结余现金管理而设计,只有手上的资金流动性需求非常大,并且资
金量非常大,做这个才有意义,否则,每天还要刷一下软件,也会牵扯时间精力。
因此国债逆回购我慢慢地也不做了。
买基金,买国债逆回购,是我在对市场产生敬畏之心后,希望另辟蹊径的探
索,也使我知道,证券市场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态,不是仅仅趴在电脑前炒股票。
06
遇见平安
真正让我入门价值投资的,是中国平安。
这个股票,来源于我 2015 年偶然看到的红刊财经对一个叫 @释老毛
的人的一篇采访。释老毛,一个年轻的投资者, 这篇采访文章的名字叫做:“无
为而治 不劳而获——释老毛谈投资系统” 我对这个年轻的叫做“释老毛”的
14
作者非常佩服,他的文章我看了好几遍。释老毛重仓的是中国平安。文中,他分
析了中国平安不论从估值,到内含价值,股价都是被市场极度偏见和低估,在他
看来,牛市一定会来,平安只会大好,尤其是当他谈到,当年台湾股市上,台湾
的国泰人寿股票,从 1985 年 55 元新台币一路上涨到 1990 年 1975 元新台币。提
出保险股最受益牛熊交替,因为保险股自带很大杠杆。属于熊市更熊,牛市更牛。
对财富天生敏感的我,再一次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
这篇文章上提到释老毛是是雪球人气用户,雪球又是什么?我登录了雪球,
终于打开了一扇价值投资的新天地。原来雪球上这么多热心的网友,不厌其烦谈
论股票的投资价值,于是,我又搜索了对平安有深入研究的球友,其中草帽路飞
的一篇“中国平安就是一张高收益的债券”。给我非常大的启发。于是,我开始
买入中国平安。33 买入后,由于以前操作股票的尿性,35 卖出了,还想等跌下
来再买,但,那时平安一直慢涨,不跌。
保险股我从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于是,我就从雪球上找保险业研究的厉害的
球友,分析得头头是道。觉得非常佩服,对于其中不懂的内容,我开始恶补保险
知识。我特地买了一本《保险公司会计》,一时间沉迷于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
剩余边际,保险股估值等等保险领域的知识,还看了《中国保险业十年的回顾与
展望》,还有《戴维斯王朝》,看了很多大 V 关于保险股应该如何估值。让我
最振奋的一件事情,就是,国家监管部门,对保险业的监管,实行偿二代制度。
“偿二代”机制,是一种政府对保险公司是把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从以前的规
模控制,转变为控制风险。如果照这样说,保险公司的规模,岂不是越来越大?
只要控制好风险即可!
直到今天,我都觉得,对保险公司而言,这个监管的逻辑,仍然都在。但是
说实在话,这个保险公司,我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
保险业最好的标的是什么呢?那时候,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和平安谁更好还
没有那么明朗,但在我看来,平安更胜一筹。具体到平安,平安的基本面我越看
越喜欢,比如平安从 1988 年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一百强,时间很短,又朝气
蓬勃。在世界金融舞台上,平安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曾经是汇丰控股是投资人,
现在成为汇丰控股的大股东,如此新锐,前途不可限量,曾经,平安引入麦肯锡,
平安高管的国际化,让我刮目相看, 平安研发费用的巨额投入,发展科技,让
我们看到平安居安思危,平安在做腾讯阿里做的事情,国内没有谁能够和阿里腾
讯竞争哦,平安保险的狼性,是股东尤其喜欢的,市场从来就是弱肉强食。没有
那个成功的企业没有狼性,一如格力,华为。平安银行在股份制银行中的锐意进
取,无人银行,零售银行,科技赋能,和老大招行亦步亦趋,没有掉队,平安信
托通过房地产信托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大赢家,且不承担房地产的风险,尤其是,
保险业近几年逐渐实行偿二代监管制度,和以往偿一代相比,偿二代监管,从以
往的控制保险公司经营规模改成采取一系列指标,控制保险公司的风险,这是中
国特色的保险监管,这是鼓励保险公司扩大经营规模,还可以降低风险,从而更
加符合市场监管的要求。偿二代无异于让保险这个行业如虎添翼!
15
落实到业绩上,平安业绩在 2015、2016 的业绩非常靓丽。2015 年每股业绩
2.98 元,2016 年每股业绩 3.5 元,通过研究发现,市场一致认为,2017、2018
年是平安的大年,业绩上大台阶的可能性非常大。
有了这些认知,我感觉到我比市场的认知似乎稍进步些了,于是,在 42 元,
我一咬牙,又追回了中国平安,并且在 45 元,满仓满融中国平安。这是我这么
多年唯一一次全仓加融资持有一个股票的时刻。我在盘算着,到 2020 年,平安
的股价一定是 120 元。我的持仓市值就可以是现在的三倍了。我将赚取近千万的
利润。
2017 年当年,中小创和炒概念的一败涂地,我的平安气势如虹。当然,2017
年,平安的大涨,还得益于当时我国资本市场的大环境和政策导向,2015 年千
股跌停的后果,不论是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股民,还是管理层都不愿意看到的,
因为我们的任务是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当做各项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那么,如
何挽救 A 股?究竟是否还要向以往那样,停发新股,鼓励重组,政策救市?从
今天看来,我佩服当年证监会决策者的英明:那就是,倡导把我国的资本市场打
造成蓝筹绩优股的市场。对那些炒小、炒新、炒概念、炒重组的,予以严格限制、
同时,新股不停发,并加大退市力度。这正是我们今天“建制度、不干预、零容
忍”政策的雏形。
以上的认知,对我 2017 年前后的获利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持股,需要靠定力,我虽然知道,但是,总是忍不住要看,其实控制自己的
手,控制自己的思想,这才是股市中最难做到的。于是,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
到:从现在起,我要奉行“七不”战略:不看行情,不看股评,不看市值,不上
雪球,不听新闻,不谈股票,不想股票。这个七不策略。这个七不战略看似简单,
但是,一个喜欢股票的人,一个习惯于股票的人,如果要奉行这个“七不”,一
定会让人坐立不安。会让人焦虑。那些喜欢股票的人,只有坐到 A 线图前,坐
到满屏的股票前,就像一个烟鬼点燃一根烟一样,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灵魂。
推行七不战略的开始几天,让我坐立不安,一方面我和家人吹牛,我卸载了
东方财富 APP,我说不看就不看,另一方面,不看,最多就是焦虑,但是,如何
做到不想?这确实就是真的在挑战自己。我还告诉家里领导:不要告诉我平安多
少钱了。我不想知道。我准备持有十年。
看我的样子,就像一个烟鬼戒烟,家里领导调侃我:你不要得罪我哦,如果
你得罪我,我知道怎么对付你。我问怎么对付?她说,我就大声告诉你今天中国
平安的收盘价。这招确实很灵。
靠着七不战略,我的平安一直持有到 70 多元都没有卖出。那可是我全仓并
且融资单吊一个平安。
16
如果说 2015 年买的和盛新材是运气所致,那么 2017 年,我第一次按照我自
己的选择和判断,通过自我勤奋学习,然后独立判断,勇敢入手的股票。平安让
我大获全胜,让我的利润最高时候接近 100%。赚得那个酣畅淋漓!
更重要的是,我的收获不仅仅是收获了盈利,还让我彻底认识到,价值投资
是正道,一条越走越宽,越来越好的道,做差价,超短线,玩技术,都是歪门邪
道。人要走正道。
07
溃不成军
时间进入了 2018 年,一开始,平安还走的好好的,5 月份突然开打毛衣战,
平安就从 78 开始往下跌。
那时,我心中默念到:这点小风浪算什么?平安也才 14 倍,这么低的估值,
不用怕。
那时平安从 78 跌到 72,我确信,不会跌破 70 的,这么好股票,还没有充
分体现估值呢,按照 2018 年估计的每股大约 5 元的税后利润,此时大约才 14
倍估值,至少要 15 倍啊。
但是,接下来几个月的走势,让我对平安越来越陌生,贸易战怎么会影响平
安?不会的啊,平安年报在 3 月 22 日公布,一如既往的好,季报,也一如既往
的优秀,可是,好的财报不仅没有让平安涨多少,反而变成了利好出货行情,利
好,却引来下跌。把一个平安的股价跌到了 60 以下。
这时候,我还是融资买平安的,如果说世界上最难受的滋味能否举例说明,
那么,我就可以举例:满仓融资买入一个不断下跌的股票。其实融资也就没有融
过 200 万,我那时候把融资的股票卖出就得了,为啥一直扛着融资盘呢?
在平安下跌的过程中,我不断梳理我买入平安的曾经山盟海誓,曾经那么的
坚定,曾经那么无可动摇的理由。但是,为何平安天天跌跌不休!我几乎又回到
以前那种炒短线的日子,七不政策又置之脑后,每天频频打开手机软件,4 个小
时的交易时间几乎不能干别的事情,那些价投理念早已经抛到脑后,吃不下饭,
睡不着觉。
终于,在 2018 年 7 月 2 日的中午,我又像多年前习惯割肉的我一样,又像
股市里大多数的芸芸众生那样,在 53 元的价位,将手上的全仓且融资的平安全
部沽清。我算了一下,53 元卖出和 75 元卖出,我一次性损失了超过几百万。当
然,这些钱都是去年赚的,我只好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些钱,本来就不是自己的。
17
卖出之后的那一会,我脑壳好痛。
如果说 2018 年 7 月卖出平安,是溃不成军,那么,卖出平安后又匆匆忙忙
买入一堆股票,就像行尸走肉,就像梦游一样,现在看来这些操作简直无法直视。
因为我是不服输的,我把自己 2018 年的溃败,首先归结为使用了杠杆。我
恨融资。因为融资,使我在股票价格下跌的时候,心中无底,因为融资,放大盈
利,同放大亏损,所以,我获得了一个我觉得是以后一生都要谨记的教训:永不
融资,永不杠杆。另外,除了败在融资,我还把原因归结为只持有平安,单独一
个股票持仓,个股不确定性风险偏大。
总结了以上两点经验,那么,我配置一个股票组合,然后,不要再用杠杆,
岂不是就可以了?。
于是,我错上加错,全然不考虑分步骤加仓,全然不考虑这些股票我是否了
解,带着一股子怒气,一口气买入了一篮子股票,包括东阿阿胶(52.1 元买入,
后来 52 元卖出),信立泰(34 元买入,后来 31 元卖出),珀莱雅(49.5 元买
入,49 元卖出,),中国国旅(68 买进,72 卖出)中国华融(1.8 元买入,1.5
元卖出),还有伊利股份,招商银行等等。当然,也包括茅台和格力。
可是我仍然错了,两个医药股根本起不来,由于我研究的不够深,因此阿胶,
信立泰等等,看着这个两个股票张涨跌跌,起起落落,我在手上拿不住,努力研
究这两个医药股基本面的研报,看半天也不懂。小亏割肉走了,
珀莱雅为啥也不要了呢?问了家里的领导这个品牌好不好,家里领导不要说
没有用过,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还有这个品牌。名字都是学巴黎欧莱雅的。于是,
我经不住珀莱雅下跌,在 48 元把珀莱雅清仓了。痛失这个大牛股,说白了,还
是功力没有到。
中国华融呢?雪球上有个大 V 叫云蒙,人气挺旺的,看了她的帖子,觉得
华融挺好的,这其中机会和利润,是其他行业或企业做不了的,尤其是华融,当
赖小民出事之后,我给自己列了不少买入华融的理由,什么,华融是央企,华融
是资产管理行业的龙头,华融的股价已经体现了赖小民被查处,华融的市净率已
经是 0.4 倍,接近破产价,华融的市盈率已经是个位数,已经非常非常便宜了,
然后,在 1.8 港币买入华融。当然,仓位不太重,一成不到。终于在 1.5 元卖出
了。华融让我领教了港股杀估值的厉害。
伊利股份又是怎么回事呢?我 28 建仓了伊利股份,当时认为,伊利是龙头,
其利润从 1 亿到 64 亿,正符合我的长跑健将的思路。可以买过之后,伊利的股
性很温。于是我开始挑伊利的毛病,我发现伊利股份最大的问题就是利润率太低,
只有 7%,还有,就是,伊利,光明、蒙牛等几个液态奶竞争过于激烈了,超市
18
天天上演几大牛奶大特价。看着看着,我觉得伊利是好,但是,太温了,需要有
足够的耐心去持有。所以,没过多久,伊利也只是小赚即走。
中国国旅为啥又走掉了呢?我机械地套用的市盈率,市净率的指标,认为中
国国旅虽好,但是估值高了。所以在 73 元买入,74 元又卖出了。我就没有明白:
国旅,是商业入口级的标的,如果说 90 年代因为没有电商网购,全国各地商业
上最大的暴利获得者是各地的百货大楼,那么,现在的中国国旅(现在改名为中
国中免),就是全国人民购买奢侈品的百货大楼。不仅不受电商冲击,还是奢侈
品(主要是化妆品、高端服装、名表、奢侈品等),还是做全国人民的生意,这
个生意真的是太棒了。这些我都看到了,但是,为了贪便宜,为了所为的“估值”,
74 元卖出之后,就眼睁睁看着它一路飙升。所以这个事情不能提,提起来都是
泪。
现在看来,草率选择几个龙头的股票,然后建满仓,也未必一定就行。因为
你没有信仰,没有标准,像中国国旅,珀莱雅这样的大牛,就是你买到手里,因
为你不了解,没有深入研究,你也和这些大牛股没有缘分。换句话说,是你功力
没到。就像你虽然学会了少林拳的一招一式,但是你功力不到,闯荡江湖仍然要
被痛揍。
这一番胡乱操作,不仅没有把平安亏的钱赢回来,又贴了几十万进去。
这几个月,我觉得自己好像丢了魂,行尸走肉一般。
终于,我把融资账户注销,把普通账户上的资金全部卖出来,并且下意识把
股市上的资金转到银行卡上。看看我还有一些资金,也还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我
心下稍安。我想,也就是这几年赚到的钱还给了市场,这些钱本来就是市场的。
19
四,从数学角度分析长期合作的最佳策略
老端注:数学家告诉你,目前为止最靠谱的策略就是“赢定输移”。
文/晨稳
很多人都听说过“囚徒博弈”,博弈双方都朝着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进行理
性决策,最终却无可奈何地得出“双输”的结果。
但现实并不是只博弈一次的一锤子买卖,参与博弈的对象往往也远多于两
个。那么,在长期的、多次的、多人参加的博弈中,什么才是最佳策略呢?
1980 年代,密歇根大学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ord)组织了一个博弈竞赛,内容就是囚徒困境,所有参与者(不同策略)
两两博弈,看最终谁的收益最大。
可以预想,参与者设计了各种各样复杂的博弈策略,但最终胜出的却是一个
非常简单的策略,英文叫“Tit for Tat”,一般翻译作“以牙还牙”,更确切的含
义可能是“针锋相对”。
这个策略其实就两条:
1、首先(第一轮)选择合作;
2、复制上一轮对手的选择。
上一轮对手选择合作,我就选择合作;上一轮对手背叛,我就选择背叛。
这不就是中国古话说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没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策略竟取得了最好成绩。阿克塞尔罗德也不太敢相
信,又组织了第二次比赛,更多博弈论专家、计算机专家、心理学家参与进来,
出现了更复杂的算法,结果胜出的还是这个“以牙还牙”。
那么“以牙还牙”策略有什么特点呢?
1、友善:“以牙还牙”首先选择合作,不主动背叛;
2、报复:遭到背叛,就一定还击;
3、宽恕:对方再次合作,就既往不咎;
4、不嫉妒:每一轮最好的结果只是和对方打平。
“以牙还牙”策略顾及的是大局,集体利益为上,长期利益为上。结果在复
20
杂的多次多人重复博弈中,反而老实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于是上述四个特点似乎也可以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参考。其中两条根本就是
孔老夫子所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嘛。
后来阿克塞尔罗德就写了本书,叫《合作的进化》,已经是名著了。我还没
读过,但是看豆瓣评分挺高。
不过且慢,“以牙还牙”实际上是一个很脆弱的策略。在计算机模拟中,这
个策略很有效,但在现实中则未必,因为现实容易出差错。
设想下,如果某一轮,对手不小心操作失误,或者像现实中经常会遇到的可
能是“无心之过”,结果你选择了“以牙还牙”。那,既然大家都知道“以牙还
牙”是个好策略,对方继续“以牙还牙”。结果呢,就是陷入无限的报复……
明明只是选择了“以直报怨”,却因为现实中的差错或误解,导致了“冤冤
相报何时了”。
所以博弈论专家们发明了一个在现实中更“宽容”一些的策略,可以称作“以
牙还牙(改进版)”或者“宽容以牙还牙”,英文是”Tit for tat with forgiveness” 。
在这个策略里头,对方背叛一次,我继续合作;只有当对方连续背叛两次,我再
报复。
假如人人都宽容一些,也许更有利于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不过,直到前阵子,我才听说关于这个问题,最佳策略又易主了。
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诺瓦克在经过无数次计算机模拟后,发现了一个更优的
策略,叫做“Win-stay, lose-shift”,意思是赢就继续输了就变,也有翻译作“赢
定输移”。诺瓦克也写了本书,叫《超级合作者》。
“赢定输移”策略比“以牙还牙”策略胜在哪里呢?
第一,它比“以牙还牙”更冷酷。遇到好骗的,它就骗;只要能骗,就一直
骗下去。
第二,它对认知能力的要求更低。不需要观察对手什么策略,只要看自己的
得失,赚了就继续,亏了就换招。
这个策略,击败了“以牙还牙”和“宽容以牙还牙”。而且,它竟然更简洁。
我们不由得怀疑它是不是已经很接近最终“真理”了。
21
但是所有思想实验都是有边界条件的,它们都能给我们启发,但都不会是复
杂世界的简单真理。
“赢定输移”这个策略其实也有瑕疵,就是它假定的是博弈双方同时出招。
但是,各位,我们现实中的博弈,哪有什么同时出招,都是有先后的(不过很多
场合可简化视作同时出招)。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在“同步型”的囚徒困境博弈中,“赢定输
移”是最优策略;然而在“交替型”囚徒困境博弈中,“宽容以牙还牙”反而更
胜一筹。大概,是因为“宽容以牙还牙”更鼓励合作,也更注重集体利益吧。
复杂的世界,既不会是纯粹的“同步型”,也不会是纯粹的“交替型”,甚
至可能都不会是囚徒困境博弈。但话虽如此,这些有趣的思想实验对我们的决策
模式还是有很大参考价值。
无论是“赢定输移”策略,或者“宽容以牙还牙”策略,它们都有很重要的
一点,就是——重视反馈。归纳法诚然有遇到许多谬误,但从实践的结果中不断
地去学习和调整,恐怕是我们不完美的人类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22
五,人口流向与核心城市的房价
老端注:一篇谈人口与房价的文章,中心思想是不要丢掉核心城市的房子。
文/风月投资
在宏观层面,我觉得只需要盯住一个大指标:人口流动。
从 1987 年的峰值以来,我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在稳步回落的,前面我们
也提到,1986-1990 年“回声婴儿潮“后,2014-2017 年的”二胎婴儿潮“是人
口增长率的最后一次翘尾,之后断崖式回落至 2019 年的 0.034%。
而 70 城商品住宅销售数据显示: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前三是深圳、
唐山、成都,涨幅均在 9%以上,深圳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 14.6%居首。不过,
鹤岗二手房均价同比下跌 9.79%,离跌破 2000 元只差 64 块。房价倒数前三的城
市均是黑龙江省。而剩下的房价最低的 7 个城市,则全部在北方。
而之前因在鹤岗 5 万元买房而大火的人,已经把房子卖掉了。
这里我们应该做什么:
1、远离所有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甚至包括自然出现这种迹象的省会;
2、未来会形成日本东京那样的超大城市圈;
3、原因在于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对年轻人的抢夺,除非 AI 和机器人技术完
全成熟;
23
4、不管怎么吹,根据索洛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的三大驱动因素永远是“人
口、资本、技术进步”,目前看唯一的破局驱动因素还是靠常数项的技术进步 A,
所以大家都在通过“资本项(放水)”把问题延后并祈祷能拖到技术破局那一天;
5、在中国,核心的房产可以长期持有,并不会比核心股票差;
6、但是为什么近期核心股票的涨幅更大,是因为购买门槛问题,核心股票
现阶段远比核心房产更容易买到;
7、核心房产的核心概念在于:核心城市、核心资源、核心认同;
8、核心城市不用多说就是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核心认同在于一个有意思
的经济学概念,通胀很多时候是由“通胀预期”引起的,注意:通胀预期!预期!
——所以人们的预期会反馈甚至扭曲现实,然后加速某种特定进程;
9、但是核心资源不包括商圈,因为商圈以及对应的产业圈会变动,北上广
深的核心商圈都变过数次。尤其是老城区当年的顶级住宅老化后,最头部的家庭
和资源会迁移,但也永远跟着医疗教育养老走;
10、跟着这些核心头部家庭走,相对最不容易出错;
11、不一定要卖房炒股,但是调整你资产里房产板块的资产结构永不过时,
比如卖出人口流出老家的房子,买入人口流入的目标房产;
12、最极端的情况就是:你老家的年轻人人口锐减 40%,但是过个 10 年,
四个老人过继给年轻人的房子往往有 2-3 套;
13、很遗憾,东北一部分地区已经彻底无法挽回了,人口流失速度超过一定
临界值就很难挽回,类似于欧洲部分地区的低生育率以至于需要引入移民。作为
个人,你能做到的只有远离,而这又会加速它的黑洞化,不要道德绑架任何选择
离开的个人;
14、那里已经成为黑洞,会吞噬一切的光亮和资源。
(二)
还有一个衍生的概念,相对会拗口一些:
历史上省会房产整体上会比非省会房产的涨幅更大,整体结构也更稳定,这
是因为省会会通过本身在教育养老医疗社会资源上的优势,形成一个额外的吸血
效应:持续吸走省内其他地区的年轻人。
24
为什么东北三省的县城房价数据会如此惨烈,因为长春、哈尔滨是省内 GDP
占比最高的两个省会城市。当然,这也和 1983 年的行政区域再划分有一定关系,
当时德惠地区并入长春市、松花江地区并入哈尔滨市。
无论如何,省会对于省内其他地区年轻人的聚集效应,以及相应的 GDP 催
生效应,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黑龙江的年轻人大量流入哈尔滨,而
哈尔滨又分流一部分到了南方,这导致了鹤岗房价大跌,哈尔滨房价持平与全国,
南方房价大涨。
东三省里唯一的例外是辽宁,一部分原因就是大连成为了副中心分摊了沈阳
的吸血效应。
25 一般情况下,省会城市 GDP 占比是人口占比的 1.5 倍——2 倍。与大连分摊
沈阳的虹吸效应类似的情况还有福建,厦门分摊了福州的人口和 GDP 吸血效应,
福州占福建 GDP 的 22.15%,但省内人口占比高达 19.6%——从这一点上讲,福
州的希望是有点渺茫的。
与福州相反的案例,就是河南省会郑州,也是前几年房价涨幅非常明显的城
26
市。郑州的 GDP 占河南省的 21.36%,郑州人口在河南省的占比则仅有 10.6%—
—这解释了年轻人为什么涌去郑州,郑东新区为什么能做的起来,因为年轻人很
容易在省会赚到比在老家 2-3 倍的收入。
人均 GDP 越高,尤其是省会的人均 GDP 越高,往往对应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也越高,越容易吸引年轻人入驻。
27
28
总结下来:
1、GDP 占比超过人口占比 2 倍的省会城市,往往年轻人基于收入原因更愿
意流入,最后导致过去几年房价涨幅更明显。包括山西省会太原,湖南省会长沙,
甘肃省会兰州等等;
2、GDP 的总量占比最高的城市,也会吸干全省的资源,并倒逼年轻人流入
该城市,包括湖北省会武汉、四川省会成都、陕西省会西安等等。举个例子,成
都和武汉的 GDP 都分别占到该省 GDP 的 35%以上,排到全国前 5,也是这几年
的明星和网红城市;
3、所在省的人口密度越大、人口基数越高,吸血效果会越好,可以理解成
池子的水越深更不容易干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成都的房价远好于重庆,其中一
个原因就是因为成都可以吸周边的血,但是重庆是直辖市所以做不到;
4、唯一的例外就是江苏,散装省,以上所有逻辑都不适用,真有你的。
——因为江苏联盟各地的人均GDP以及GDP总量都高度均衡,全国独一家,
连南京也不行(房价也趋于均衡),谁也吸不到谁,只能啵嘴。
(三)
怎么从数据上支持这一点?有一组很有代表性的感观数据。
因为房价的数据现在公布的比较少了,中原地产的房价领先指数勉强算可以
用的全市房价指数,目前包括了 6 个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成都。
以 2008 年 12 月为起点的 100 点,其实在 2016 年 12 月前,几个一线城市的
整体涨幅差别并不大。
但是在 2017 年以后,6 个城市之间的房价涨幅出现了极大区别,深圳成都
29
广州的房价指数开始大幅领先北京上海天津。
因为以北京市为例,北京 2017 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首度出现了负增长,
是 2000 年以来的第一次。2017 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 2170.7 万人,比上年末减
少 2.2 万人。上海也是一样,2017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减少 1.37 万人。
而深圳和广州这两个涨幅最为明显的一线城市,分列 2017 年全国常住人口
增长城市的前二,量级分别达到惊人的 61.99 万与 45.49 万人,第三名则是同样
大放异彩的杭州市。
人口流动与各地房产的价值如此紧密,也怪不得各个城市拼命出台各种人才
和落户政策了。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细分逻辑,笔者并不怎么认可商圈和地段这个逻辑,我承
认核心区会变,但是会跟着教育医疗养老变。
“核心资源不包括商圈,因为商圈会变,北上广深的核心商圈都变过数次,
尤其是老城区当年的顶级住宅会老化,最头部的家庭会迁移,但也永远跟着医疗
教育养老走。”
李嘉诚那句名言:地段地段还是地段,我自己的理解更适用于商业地产。
我在厦门呆了三年半,在深圳呆过半年,在上海呆了两年,在北京呆了十年,
感受最深的就是,除非是厦门这种指甲盖那么大的岛内,不然商圈是会变的。
2006 年笔者当时去深圳,当时福田罗湖是最火的地段,包括我一个同学后
来选择想在深圳买房,钱不够,只够在深圳东边或者西边买,然后东边离福田罗
湖近,他就选了东边,然后他的同龄同事选择了西边,因为那个房子更便宜还带
花园。
对,我同学买在了龙岗与罗湖的交界处,而他同事买在了南山。
包括我到上海的时候,那时浦西依稀还有一点情怀,我也难免受影响,选择
住在离浦东比较近的虹口,那边有临平路地铁几站就可以到陆家嘴,谁也不知道
后面浦东的涨幅会这么明显。
后来到了北京,感受更加深刻,那时无知少年,来北京第一个去的大商圈肯
定是国贸,然后看着双井和国贸商圈那一片,包括亮马桥那一片使馆区的大房子
咽口水,印象特别深,那时的顶级公寓都要 5-7 万元起。
今天回头看这些现在房龄已经达到 20 年左右的高档小区,房价还是在 8-10
万附近。真正房价异军突起的,还是学区概念崛起后的东西海,以及产业圈/商
30
圈逐步西移后的受益地区(西二旗金融街)。
真正的高产高知家庭,如果他居住的逻辑是基于房子舒适度,以及商圈便利
性的话,那么一旦房龄明显老化(除非是自己可以方便翻新的别墅),叠加商圈
出现挪移的话,那么他们一定会随之迁移。
我们认知的高成本,对他们而言并不是高成本。最关键的是,他们在的区域,
新的配套、资源、口碑、学区概念,都会随之成立,类似于海外富人区的概念,
或者西二旗牛娃把小区考成学区房那样的概念。
能把这些人以及他们带来的资源约束在本地的,只有教育、医疗和养老。
后来出差陆续去了郑州、成都、广州、西安等各个城市,看多了各种新区的
崛起、市政府的搬家、产业的变迁,我更加不相信商圈这种概念了。
咱们这样的普通人,赌不起商圈的变迁,只能赌那些相对更不容易变的东西,
这一点来看,其实也和投资有相似之处。
无论是房产还是股票,未来的可选范围和可选标的,很可能是会越来越窄的,
不要简单的用抱团来解释,毕竟我们同时面临了,人口增速的回落以及全球经济
增速的回落。大浪矮了,浪花再翻腾能翻多高呢?
不要丢掉手里的核心资产,远离弱势资产,这会是我们穿越未来数年全球宏
观迷雾唯一的锚。
31
六,中美市场相互开放程度比较
老端注:美国人制定了一套规则,所有解释权都在他的手里,在他解释下,
你怎么做都是错的,所以如果你要在对方的框架下谈论问题,那你必输无疑。你
唯一的赢面就在于跳出对方的框架。
文/黄卫东
一、引言:美国和西方不承认中国的
市场经济地位及其理由和影响
中美贸易战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美方指责中国没有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
的承诺开放,在很多方面开放程度不足,或者说政府限制过多。
2017 年 11 月 30 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018
年 7 月 6 日则以此为理由,向中国征收高达 25%的关税。
如果我国被贴上“非市场经济”的标签,将意味着 WTO 的其他贸易伙伴都
可能学美国做法,对我国的外贸企业征收高额关税!这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
造成重大影响!使我国外贸市场和经济收到严重打击。
我国在 2001 年加入 WTO 的时候,WTO 成员国给予了我国 15 年逐渐达到
自由市场标准的宽限期,但到 15 年后,欧盟和美国等却认为中国尚未达到自由
市场的标准,——比如关税和贸易壁垒(比如退税补贴)、市场准入方面的各种
限制和门槛、汇率没有完全市场化、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国企垄断(如电信、移
动和银行等)、缺少公平竞争环境(即他们认为的“通过侵犯知识产权和‘低人
权优势’取得‘成本优势’”)、信息市场垄断(包括出版市场、通讯市场和互联
网市场等等)……总之,在他们看来就是我国还没有达到他们要求的自由市场标
准!
虽然我国媒体经常报道,我国官方持反对意见,也正式在世界贸易组织申诉。
但是,我国主流经济界却基本认可美国和西方的指责,他们很少公开分析我国的
开放问题,比较我国与西方的开放差距,避免与政府公开的观点冲突。
今年年初,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等发布了一项题为《中美对外开放程度对
比》的研究报告,从八个方面比较了中美开放程度,其主要观点是中国虽有很大
进步,但与美国差距仍然很大,报告建议,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迈向高质量发
展。
就主流经济界实际行动来看,最近两年多来,我国发布了多项改革措施和政
32
策,都是在不断扩大开放。
虽然任的报告是有部分事实基础的,但是,他和我国主流经济界对中美开放
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其根本问题在于片面地接受了美国和西方的双重标
准,对中美两国来说,重要的是双方相互之间的开放,任却拿美国对西方的开放,
而不是对中国的开放,与中国对美国的开放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本文以市场开放为例,分析中美双方之间的相互开放,就可以清楚地看清这
一点。
二、开放市场的内涵和目的
市场开放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其他开放都是为市场开放服务的。通常所说的
市场主要包括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服务市场的主要方面是金融市场,包括货币
兑换市场和债券股票市场等。
市场开放或者说市场准入,就是指政府不再用各种条件限制交易者进行市场
交易活动。市场开放的目的是方便商品流通,各国可以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从
而降低人类社会生产总成本,或者在同样投入下,可以生产更多产品,从而可以
分享更多的产出。这是各国原意对外开放市场的根本原因。
但是,就实际来看,一国是否能够比开放前获得更多产出,则需要具体分析
了,本文着重从中美两国之间的市场开放来分析。
从市场交易者身份来看,市场交易包括企业与企业的交易以及企业与个人之
间的交易。其中企业从事的交易,涉及的利益较大;企业也有能力投入更多人力,
了解交易双方条件,从而获得比较有利的交易,因此,企业之间的交易,利润空
间较小。
个人由于精力有限,加上需要购买的消费品多种多样,往往难以了解交易的
方方面面,企业在与个人交易时,往往利润率较大。
例如,苹果公司在我国的销售,是可以直接面向中国消费者的,其产品利润
率基本都高于 200%,相反,为苹果公司代工的企业,其利润率则不到 5%,两
者相差十分悬殊。
因此,要比较中美之间的产品市场开放程度,就需要比较,中美两国是否允
许对方的企业与个人直接交易,例如,中国政府是否允许美国企业向中国消费者
销售产品;美国政府是否允许中国企业向美国消费者销售产品。
金融交易也同样如此。举例来看,金融市场的主要企业之一是银行,银行与
个人之间的交易包括个人在银行存款,也就是将资金借给银行,银行借钱的价格
33
是存款利率,是非常低的。银行则利用从千百万个储户手里借来的资金,用较高
利率贷款给企业,从而获得利润。
因此,金融市场开放,同样需要看是否开放面向个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
开放市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开放市场的根本目的,也
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是否能够更好地增加人们收入,改善人们生活。我
们必须根据我们的目的,确定我们的开放程度和范围,而不是依据西方的需要。
三、中美相互开放市场程度的比较
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取消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的各种特权,美国
则不甘心失去这些特权,试图用武力夺回在中国的特权。
1950 年美国就制定了入侵中国的计划,在进攻北朝鲜后,就开始实施,轰
炸了中国东北,后来被中国志愿军击退,按照美国政府在首都华盛顿建立的纪念
碑上的统计数字,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被消灭了 225 万,这使美国企图从朝鲜进
攻中国的企图失败。
但是美国一直在为侵略中国做准备,其中限制向中国销售战略物资,阻碍中
国增强国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当时美国制定的禁售中国的物资清单,甚至长期多于其主要对手苏联。但是,
中美之间的民间贸易一直存在,中国每年在广州举行对外贸易交易会,都会吸引
美国商人到中国市场进行交易。
也就是说,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就向美国开放了部分市场。相反,当时中国
的企业基本都是国营和集体企业,在美国人看来,都是有官方背景,而美国并不
承认中国大陆政府,因此,那时中国的企业很难进入美国市场,与美国企业进行
交易。实际是美国没有向中国开放任何市场。
尼克松访华,缓和了中美关系,但美国国内反对者仍然很多,仍然没有实现
关系正常化,美国仅仅减少了禁止向中国销售的物资种类。
直到 1979 年中美建交,中国大陆的企业才能进入美国市场,与美国企业进
行交易,但从未能进入美国零售市场,与美国消费者进行交易。
相反,中国则向美国和西方开放了零售市场,从 1992 年开始试点,就逐渐
让国际上的零售业巨头以各种形式登陆中国。
截至 2006 年,距全面开放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外资商业零
售企业就有 1027 家。中国很多大中城市的零售业都被美国和西方的零售业巨头
34
控制,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等。
我国零售业 100 强企业中,外资零售额就占一半,基本上垄断了面向我国中
高收入阶层的零售,获取了大部分零售利润。由于外资在中国有面向消费者的权
利,即使借助中国企业进行营销,仍然拿走了大部分利润。苹果公司就是如此。
就苹果和华为公司在中美两国待遇来看,美国政府不仅不同意华为公司进入
美国市场,直接面对美国消费者;而且不准华为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包括禁止美
国公司购买使用华为通信设备,也不准美国公司向美国消费者销售华为公司手机
等民用产品。
更令人愤慨的是,美国政府甚至公然要求其盟国采取同样行动,禁止使用华
为产品。在美国的压力下,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
以及加拿大纷纷禁止使用华为 5G 产品。
2018 年底,美国又指使加拿大逮捕华为首席财务官,要引渡到美国审讯,
以便找到打击华为公司的借口。华为作为中国和世界市场名列前茅的高科技企
业,成为美国不遗余力的打击对象。
表 1 苹果与华为销售额、利润与缴税额对比(单位:亿元)
*销售额和利润来自企业公开的财务数据,缴税额来自政府公布的数据,因
政府仅公布此三年苹果公司的缴税额,故比较此三年。
相反,中国却默许苹果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还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如表 1
所示是华为和苹果公司在 2014-2016 年销售额、利润和缴税额对比,从对比数据
可以看出,每年苹果公司在华的销售额和利润都是华为公司的 2-3 倍,但苹果公
司缴税额仅相当于华为公司 4.7%—18.3%。
最近几年,苹果公司每年在中国市场就拿走 1200 亿元以上利润,而且很少
按中国法律交税纳税,一半以上利润来自少缴的税款,甚至还包括占净利润 30%
左右的增值税,本是苹果公司代政府从消费者收取的,却被苹果公司拿走,等于
让苹果公司在中国收税。
美国不对华为公司开放市场,这并非特例。事实上,美国从未对中国企业开
35
放零售市场,仅仅是让美国公司到中国市场采购产品,到美国市场销售,而不是
向中国公司开放零售市场。
也许美国向其盟国开放了零售市场,但美国从来就没有向中国开放零售市
场。美国指责中国不开放市场,宣传美国开放了市场,问题是美国也许向其西方
盟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开放了市场,并没有对中国开放市场。就
中美双方向对方开放市场来看,应该受到指责的应该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由于中国向美国和西方开放了零售市场,而西方和美国并未向中国开放零售
市场,中国不但没有到西方零售市场获取利润,反而将本国大部分零售市场利润
交给美国和西方,从而让美国和西方拿走了开放的大部分收益。
诚然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这是中国在生产力方面进步的必然
结果。但从统计资料来看,我国个人收入占产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从改开起始
的 69%逐步降低到现在仅有 41%,不到美国一半,也远低于西方其他国家。
美国哈佛大学弗格森教授总结为中国负责生产,美国负责消费的中美国模
式。美国和西方已经基本上不搞工业消费品生产了,主要依赖进口,中国是最大
的进口来源。
金融市场同样如此。美国境内根本就不存在有经济影响的人民币与美元兑换
的机构,基本上就不存在人民币用户美元兑换的市场,这充分说明,美国向中国
开放金融的基本要求都没有,更不用说,向中国开放金融市场了。
相反,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交易,基本都是在中国进行的,中国还早就同意
让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中国了。
四、美国精英使用双重标准判断中国的市场开放
就手机贸易来看,虽然中国向美国开放了市场,美国没有向中国开放市场,
但中国却向美国出口了大量手机产品,而美国却没有向中国出口哪怕一部手机产
品,因为世界上大部分手机都是中国生产的,包括美国苹果手机,而美国早已不
生产手机了。其结果必然是美国面临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
虽然苹果手机也使用了少量美国厂商生产的零件,例如,最新的 iphone10
手机中,美国厂商提供的零件占销售额 2.4%。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则是整部手
机,价值远大于美国厂商供应的零件。
这就是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产生的真相,而不是特朗普和美国精英指责的中
国对美国开放市场不足,要求中国扩大开放市场。
美国基本不搞工业消费品生产了,主要生产与军事武器相关产品,工业界雇
36
佣的劳动力仅为美国政府一半。如果美国不努力增加生产,不能向中国出口产品,
如何能够消除中美产品贸易逆差?贸易逆差的根源是美国生产能力弱。
事实上,美国去工业化是众所周知的,奥巴马和特朗普竞选总统的时候,都
是号称要使美国重新工业化,事实上却都做得很少,特朗普上任两年多来,美国
工业占美国经济比重基本没有增加。
然而,苹果公司凭借设计和销售,获得的收入就占销售额 60-80%。中国仅
仅获得了工人工资为主的少量收入,仅占销售额 2.5–3.5%,苹果手机在中国的
销售收入,大部分被苹果公司拿走,利润率高达 300%左右。
虽然美国收获了贸易逆差,但苹果手机贸易的收益,大部分被苹果公司拿走,
中国仅仅是工人们获得了仅够生存的血汗钱,几十万为苹果生产产品的中国工人
收入微薄,甚至都不能让一家老小在工作的城市生存,只能在老家贫穷落后的乡
村生存。
每年苹果公司在中国销售手机拿走的 1000 多亿元收入,几十倍于苹果给中
国工人的工资。如果我们不对苹果公司开放中国市场,不仅可以让苹果占据的市
场份额交给国内企业,而且节省了被苹果拿走的利润,可以雇佣更多的中国工人,
让他们为中国的建设服务,从而让中国人民获得更多的收益。
美国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经济学家,他们早已占据中国经济界主流,一直成为
美国精英的传声筒,孜孜不倦地反对中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努力,贩卖美国精英
的论调,批评中国政府干预经济,包括限制开放市场等,鼓吹加大对外开放市场,
使中国成为美国精英推销的私有化自由市场经济。
他们总结推崇的北京模式,其目标与美国精英们推销的华盛顿共识,没有丝
毫的差异,仅仅是实现的手段有所不同。任的分析,不提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开
放,仅仅按照美国西方的逻辑,分析美国对西方的开放,以此来评价中国,显然
是用美国的双重标准来衡量中美的开放。
美国对待华为和中国对待苹果的现实,就充分证明了,美国并没有对中国开
放,而中国对美国的开放,实际是单方面开放,单方面让美国公司进入中国零售
市场,这并非特例,而是普遍如此,美国从没有让中国公司进入美国零售市场,
仅仅是让美国公司与中国公司在中美市场交易,购买中国商品,向美国用户销售。
而我国经济界却让很多美国不做生产,只搞设计和销售的皮包公司进入中
国,获取暴利,类似苹果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在各行各业都存在,郎咸平教授
总结为美国企业的 6+1 模式。
美国对中国市场准入的指责,本身就是用双重标准来衡量的,美国基本上没
有对中国开放,而中国早已向美国开放了大部分市场。
37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零售市场是否向西方开放,也是十分可疑的。笔者在美
国生活过,也去过美国很多地方,从没见到他国重要零售商在美国经营,例如,
除美国沃尔玛排世界第一外,世界第二和第三大零售商,法国的家乐福和德国的
麦德龙,都没有登陆美国。
我们应公开揭露美国精英的无理要求,理直气壮地维护我们的经济主权,公
开要求美国政府要对等开放,不能单方面要求我们开放。我们必须在对等原则上
处理我们对西方的开放。任何人推销单方面对外开放,出卖国家主权,让美国和
西方公司在中国牟利,就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犯罪,都必将遗臭万年。
38
七,人民币应当主动和美元脱钩
老端注:当中国人都沉醉在外贸顺差创新高的时候,我们也该想一想,你赚
那么多必定贬值的美元有什么用?美国人无限 QE,印出来的钱都知道必定要成
金圆券,那怎么办呢?赶紧从中国换成商品,把废纸扔给中国人。
文/李建秋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今天石破天惊的说了一句话:“美股市盈率目前处于高位,
这事儿不可否认。但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考虑到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还会比历史
水平更低,股市就没有很贵了”
美股现在是不是处于高位,这是个问题吗?鲍威尔当过华尔街的银行家,联
邦财政部金融部副部长,现在贵为美联储主席,我的金融学比鲍威尔差的不是一
点两点,问题在于:如果这个有丰富金融经验的说,处心积虑的说假话呢?
2009 年的时候,道琼斯不到 1 万点,现在 3 万点,翻了三倍。
2009 年的时候,纳斯达克 1 千多多点,现在 1 万 2 千多点,翻了十倍。
请问美国从 2009 年到现在,经济成长了多少?
如果这都不算泡沫,这都是“股市没有很贵”,请问什么叫“很贵”?
你还不能说鲍威尔说的是错的,因为他说了“考虑到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还会
比历史水平更低,股市就没有很贵了”,对比的是债市。
美联储放水,直接搞零利率,债券都没有利率了,这股市是不是就显得“没
有很贵”?
问题是这是人话吗?这是一个美联储主席该说的话吗?
我们看看今天的世界金融情况吧:
比特币强势崛起,轻松捅破 2 万元大关,目前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 23000
多的高位。
什么都涨价,前段时间铁矿石涨价,有人说这是中澳矛盾导致的,OK,那
么现在的伦铜上涨至 8000 美元/吨,难道中国和智利也出现了矛盾吗?
现在大宗商品什么都在涨,农产品上涨,煤炭上涨,木浆上涨,橡胶上涨,
玻璃上涨,硅上涨,就没有不涨的。
39
连萎靡到那样的石油都在上涨。
为什么上涨?
难道你真的以为今年 3 月份的时候,美股连续熔断后,美联储无限 QE 对于
世界经济没有影响?
最近高盛资产管理部门全球固定收益投资组合联席主管迈克-斯维尔又放出
暴论:美国国债需求居高不下,在一个全球大部分地区出现负收益率的时代,收
益率为 2%、3%和 4%的美国国债是很有吸引力的。按照目前的借贷成本,美国
财政部应该发行 1000 年期的国债。
其实美国发 1000 年期国债还不如干脆发永久国债,美利坚能不能存续 1000
年我看都是问题。
这就是现在的世界金融的现状—–美国人已经完全不负责任了。
如果说年初的时候,国人还在担忧真出现所谓的“产业链转移”怎么办?那
么到现在,考虑的不应该是“产业链转移”的问题,一场疫情下来,其结果再明
显不过了,外贸部门这段时间赚的盆满钵满,有些厂子接的订单都已经接到了明
年六月份了。
仅在 11 月,中国贸易顺差就从去年同期的 371.8 亿美元飙升到 754.2 亿美元,
这是自 1981 年 1 月编制这个数据以来最大的顺差,这是好事吗?当然是好事,
说明中国制造业地位无可替代,美国人所谓的“把中国剔除世界产业链”现在看
起来滑稽无比,而越南,孟加拉国之类的国家根本无法替代中国在世界产业链中
的地位。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一点,3 月份美国无限度的 QE,巨量的美元冲击着世界,
这段时间大家也看到了,大宗商品的涨价吞噬着中国企业的利润,大笔的顺差除
了改善就业情况以外,其他作用很小,中国目前也不需要那么大的顺差来平衡国
际收支。
如此大的顺差如果继续下去,只会帮美国人压低物价,而由于巨量的接受美
元,反而会巩固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美元今天在世界货币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三个原因,一是消费端,这一点美国自己搞定,一是生产端,就是中国,一是
资源端,也就是沙特之类的石油输出国,大宗商品定价是美元定价的。
我们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帮美国人稳定美元的霸权地位,过去绑定美元,
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很弱,没有今天世界工厂的地位,且那会的美国还是比较正常
的国家,不像现在 QE 个没完没了,现在美联储无限的 QE,美元都快成金圆券
40
了,美联储那边敲几个数字,然后美国人就跑到中国工厂拿货,这种情况是可以
持续的吗?
10 月份的时候,美国公布了国际资本流动报告,中日韩这三个美债大户都
抛售了美好在,其中日本连续 3 个月减持,中国连续 5 个月减持,今年一年,美
国基础货币就猛然多了 3 万亿,各国对于美元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
截止到 12 月 18 日,美债总额已经高达 27.45 万亿,2017 年特朗普刚上台的
时候,美债不过 20 万亿,这几年猛增到 7 万多亿,等于一年近 2 万亿的增幅,
这种增幅真的是可以持续下去的吗?
同时中国的产业也有一些问题,这几年由于世界诡异的“异常重视制造业”,
福耀玻璃在美国投资大炒特炒,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投资被人视为 “美国制造
业会回流的典范”,现在回头看看,一地鸡毛。低端制造业回流不到美国,低端
制造业中国也不可能保得住,也没有必要去保。
我们来看几个数字:中国消耗铜,铁,水泥,都已经超过世界的 50%,如此
巨量的消耗,那么请问:如果中国还想在 GDP 上有所攀升,按照目前的产业进
展,那准备怎么办?难道要消耗世界的 80%吗?
中国目前依然维持着庞大的低端制造业,中国不需要,也没有义务继续为世
界提供低端廉价产品,更不需要保持今天 6.5 左右的汇率。
回想起年初美国人讲大话,说要把中国“移除全球供应链体系”,现在回过
头看真是笑话,拿什么移?全球谁能接替中国的位子?反过来说,美元今天的地
位是否还稳固了?一年基础货币多了 3 万亿,没有生产端的配合,靠美联储无限
放水,美国物价上升,美联储升息还是不升息?
升息,那利息美国还得起么?美国股市不崩么?不升息,美联储的法定义务
其中一项就有稳定物价。
关于货币的问题,我看中国还是应该早做打算,美国的《外交事务》说美元
霸权地位既对世界不利,也对美国不利,因此美国应该单方面放弃美元霸权,降
低美元汇率,使得美国出口更具竞争力,美国工人也能因此受益。IMF 应该构建
一个货币篮子,或者创建一个新的国际货币机构进行监管。
美国人都这么表态了,我觉得中国还是应该有所觉悟,早做打算,不要再把
“出口多少多少”标榜,该提高汇率的提高汇率,该解除绑定的解除绑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