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 01 月 31 日
第 400 期
2021
2
目录
一,本周回顾…………………………………………………………………………. 3
二,股票池 3.0 版…………………………………………………………………… 5
三,一月的房地产,还是最靓的仔………………………………………….7
四,长线牛股必备的三类逻辑…………………………………………………8
五,为什么我对股票资产长期充满信心?……………………………..15
六,指数回踩趋势线,周线趋势仍在…………………………………….18
七,上海房产税试点,会推向全国吗?…………………………………21
3
一,本周回顾
还有一周就要过年了,股民也无心恋战,叠加近期资金面紧张,同时美股崩
盘,所以本周大盘形势不佳,周一创新高之后就连跌四天,且跌幅加大,周五一
个恐慌性探底之后略微反弹,这种走势比较凶险。目前市面上不少人还认为这是
正常的调整,是否正常调整要看下周大盘能否翻上 20 日线,翻不上去就是几个
月的中期调整了。
最近比较大的热门事件就是美股散户痛打机构,相关的介绍在网上已经铺天
盖地了,我们在上周的投资备忘里也讲过,在此不重复。这件事有意思的点在于:
A 股和美股都活成了对方的样子。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以前 A 股是个散户市,后来机构通过反复的教育,告诉老百姓,美国成熟
市场散户没有活路,要想赚钱,只能买基金,跟机构一起抱团,老百姓信了,于
是这两年机构实力大增,我们也像美股一样,除了少数一些股上涨,其他股都跌。
可现在呢,美股反而散户势力大增,特别是 2020 年疫情之后,散户没工作,
所以天天躲在家里上网投机,再加上国家发钱,于是散户又有钱又有时间。散户
不喜欢买那些涨得非常高的抱团股,他们喜欢买被机构做空的低价股,所以诞生
了一个又一个暴富神话,比如 2 美元的股炒成了 500 美元,5 万本金炒成了几千
万。诸多机构在接连失败之下,不得不选择割肉退出。而且,这把美股都给带下
来了,因为亏的太多了,只能卖其他股票来补这边的损失。
这下中国的散户看不懂了,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成熟市场?我的看法是,从来
就没有什么成熟市场,因为市场始终在动态变化,“成熟市场”这个词,暗示你
一旦市场成熟了,形态就稳定下来不变了,这是完全错误的。真相是,任何一种
盈利策略,都不可能长久,因为当大家都选择盈利策略之后,谁来负责亏损呢?
总不见得所有人全部发财吧,这是不可能的,逻辑上就错了。
现在市场处于一个微妙期,本来基金抱团股大涨,基金又发新基金,新基金
又去买抱团股推高净值,这是个正反馈循环,但现在楼市起来了,楼市由于政府
限价,买新房堪比打新股,一旦中签收益率远超新股几百倍。之前买了基金赚钱
的人,自然会有冲动赎回去打新房,一旦赎回多了之后,基金势必要卖股,一卖
股净值必定下跌,这又触发了更多人赎回。这就从正反馈循环变成了负反馈。现
在我们就面临着这个问题。
我的建议也很简单,我认为你也可以这么做,就是卖基金去打新房,如果买
不到就买大城市周边不限购的新房,因为大城市被死死压住之后,购买力一定会
外溢,这是被历史反复验证过的。
4
最近有些投资者问我,炒股太难了,有没有一个简单不花时间就能赚钱的方
法,当然是有的,我的建议就是买养老股,比如长江电力,每年的收益分红继续
买入,只要你持续这么做,等到你退休之后,这就是一笔非常丰厚的退休金,事
实上到时候你连每年的分红都花不完。因为这种复利一旦持续 20 年,威力非常
强悍,每年的分红就可能是你最初的本金了。让我说得明确一点,如果你今年投
入 100 万,到时候的分红可能就有 100 万。
还有几个交易日就是春节长假,下周流动性会偏紧,预期央行会释放流动性,
我认为短期指数筑底反弹是可期的,个股是否能跟随反弹才是重点。从盘面走势
看,周五领跌的大多数都是绩差股和问题股,逆势走强的大多数是绩增股和业绩
预喜的个股。所以,短线策略继续关注绩增股的低吸机会。例如下周短线可关注,
潍柴动力、蓝帆医疗和利欧股份的低吸机会。
大势研判
长期趋势:确认升势;
中期趋势:震荡横盘。
A 股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1,20 度以下都是买入区间,80 度以上都是卖出区间。20-80 度之间,如果
是从底部上升状态,那么你应该持股;如果是顶部下降状态,那么你应该空仓。
2,温度计存在爆表的可能,如果爆表,那么接近顶部不远了。
3,如果温度计从顶部滑落,那么不跌到 20 度以下不可盲目抄底。
4,市场温度计是滞后指标,大约滞后市场 1-2 周。
5,本温度计只指示 A 股整体的情况,不能套用于单个市场。
5
二,股票池 3.0 版
养老股:
名称 代码 买入限价 长期目标价 备注
长江电力 600900 16 24.3 水电
大秦铁路 601006 6 11.5 铁路
京沪高铁 601816 6 10 铁路
农业银行 601288 3.2 5.8 银行
工商银行 601398 4.7 9.7 银行
中国平安 601318 66 106 保险
建设银行 601939 5.6 11.7 银行
兴业银行 601166 15.2 29.2 银行
上海机场 600009 60 100 机场
中国人寿 601628 36 56 保险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 01339 2.5 5 保险
华能水电 600025 4 10 水电
低估蓝筹:
名称 代码 买入限价 目标价 备注
华夏幸福 600340 10 20 园区
万科 A 000002 25 50 地产
格力电器 000651 44 79 电器
美的集团 000333 46 120 电器
保利地产 600048 13 24 地产
新钢股份 600782 3.8 6.8 钢铁
新城控股 601155 26 36【交易关闭】 地产
福耀玻璃 600660 18 30【交易关闭】 玻璃
中国建筑 601668 4.8 9.8 基建
华域汽车 600741 20 34【交易关闭】 汽车
上汽集团 600104 19 29 汽车
北京银行 601169 4.6 6.7 银行
兖州煤业 600188 9 15 煤炭
民生银行 01988 4.2 6.5 银行
招商轮船 601872 5 10 水运
中远海能 600026 6 12 水运
宝钢股份 600019 6 11 钢铁
中国神华 601088 18.5 28 煤炭
6
热门蓝筹:
名称 代码 买入限价 目标价 备注
海螺水泥 600585 48 78 水泥
海大集团 002311 35 55【交易关闭】 饲料
新希望 000876 20 32 养猪
北新建材 000786 24 38【交易关闭】 建材
万华化学 600309 40 60【交易关闭】 化工
旗滨集团 601636 4.4 8.7【交易关闭】 玻璃
华新水泥 600801 22 30 水泥
潍柴动力 000338 12 25 机械
三一重工 600031 18 28【交易关闭】 机械
双汇发展 000895 36 50【交易关闭】 食品
宁波银行 002142 32 42 银行
情绪股:
名称 代码 概念
邮储银行 601658 李录概念
利欧股份 002131 理想汽车概念
中国中车 601766 抱团切换
南极电商 002127 超跌
华贸物流 603128 跨境物流
蓝帆医疗 002382 防疫
老端注:
1,养老股是指你可以持有 5 年以上的股票,无脑持有即可,建仓价以下买
入,目标价以上卖出,当然你也可以做高抛低吸;
2,低估蓝筹是指被市场看空,但自身业绩很好的股,这种股需要很强的心
脏才能持有,因为他可能长期低估;
3,热门蓝筹是保持强势的蓝筹股,很容易高估,但他确实能涨;
4,情绪股就是情绪股,不看基本面,只看情绪面。
5,本股票池的更新频率将大大加快,特别是情绪股,几乎每周都会变。
6,股价会随着除权除息而调整。
7
三,一月的房地产,还是最靓的仔
8
四,长线牛股必备的三类逻辑
老端注:这篇文章就是给抱团股找理论解释,不过这个解释还不错,起码机
构买单。
文/思想钢印
从资金驱动到逻辑驱动
前几天看到一个研究,对券商研报重点推荐的公司进行收益率分析,发现以
2019 年为界,之前这些金股在短期内收益与指数无异,但 2019 年以后,明显跑
赢大盘。
很多人觉得这就是机构主导市场,机构票跑赢大盘,但凡事要看到更深层的
原因。
一支牛股,股价上涨的长期动力必然是业绩持续增长,但中短期(一年以内)
就比较复杂了,在 2017 年以前,更多是大资金驱动,1992~1996 年的大户、
1996~2005 年的庄家、2006~2015 年的游资大佬,只要有钱,就能发动行情 。
但到了 2016 年之后,随着市场监管越来越严格,游资大佬纷纷谢幕,进入
机构主导的时代后,中期牛股的驱动因素也变成了“逻辑驱动”。
到底什么样的公司才能获得更多基金经理的青睐呢?
卖方研究员就像是战国时期的说客,要说服基金经理买自己推荐的公司,这
样自己推荐的公司才能涨,而一个基金经理每个月要听无数场路演,看无数次深
度研究,能下手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股票在研究员推荐后能大涨,就需要说
服更多的基金经理,并且真实的买入。
既然是“说客”,那么最重要的,当然是对一家公司的逻辑演绎。那么,什
么样的逻辑才是能够打动基金经理的好逻辑呢?
先以 2019~2020 年的大牛股三一重工为例。
三一重工的逻辑链
三一重工是 2019 年的大牛股,当年上涨了 108%,但估值(PE TTM)一直
在 13~15 倍之间,说明是一支纯粹业绩驱动的个股。
9
但仔细看,其上涨有隐忧,如果是成长股,业绩翻倍,估值至少上升 30%,
但现在是估值不变,说明投资者有担忧,担忧其周期性。因为强周期股的特征正
是景气峰值时估值下降,景气低谷时,估值上升。
这个压制性的因素在 2020 年下半年忽然消失,估值突破了压制了两年的 15
倍上限,一路上升到现在的 24 倍,叠加业绩增长,三一重工这个近 3000 亿的公
司,也成为“大象起舞”的案例。
其背后的原因,除了流动性泛滥、顺周期风格之外,更重要的是几个重要的
卖方机构在去年年中相继发布了三一重工的系列重磅研报,其中出现了非常有说
服力的三大新逻辑,而这些逻辑,将令三一重工从周期股变成真正的成长股。
第一大逻辑,海外收入填平周期
随着公司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加上巨额的研发支付,其产品的布局和
性价比已经全面超越全球老大卡特彼勒,海外市场的份额逐年上升,有效地填平
了国内基建周期。
第二大逻辑,国内市场的寡头时代拉平周期
从 2019 年开始的挖掘机需求景气周期内,公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上升
超过了 30%,五年内有望超过 40%。
实际上,挖掘机自身的需求周期性并没有那么强,但这个行业的需求方都是
个人,一般采用类似按揭的赊销模式,上一轮景气周期时,由于行业竞争格局分
散,中小厂家纷纷推出“零首付”一类的激进营销政策,导致需求端的虚假繁荣,
泡沫破灭之后,整个行业进入 2012~2016 年的低谷期。
实际上,工程机械的周期性并没有那么强,在进入三一重工一家独大的时代
后,有望出现类似空调双巨头的收入利润同时增长的时期。
第三大逻辑,人口老龄化提供长期成长潜力
中国在尚未实现城市化时,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未来基建需求与人口老龄
化的错配,将加速工程机械在各种场景下的渗透,其成长性将是长期的。
这三个逻辑可谓层层递进,国内市占率的提升解释了现在的高增长,海外收
入提供了三五年的成长性,人口老龄化的逻辑提供的是永续增长,这三大逻辑下,
用 DCF 逻辑,持续增长加高确定性,成为“类消费股”,乐观一点给 30~40 倍
都不为过。
10
所以,优秀公司的逻辑,必须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当然,我们首先
必须要知道,有哪些常见的逻辑?
三类逻辑
我将股票常见的逻辑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量的逻辑
这一类逻辑通常有明确的数量的支持,常见的包括:
涨价:考虑需求提升和部分产品涨价,龙头优势强化
新产能:新工厂于 XX 年 XX 月开始建设,有望缓解华东地区供应压力,增
加产量及营收
新产品、新品类等经营层面的扩张
业务并购、新开店、渠道拓展等资产层面的扩张等等
量的逻辑是最容易理解的。也是一般投资者最喜欢看的,但过于一致的预期
容易引起短期博弈行为,最典型的现象是“加速”。
如果大部分人都看到了三年的业绩增长,确定性又太强,那结果必然是把三
年的业绩在三个月内体现掉,然后就是在这个位置不停地震荡,跌深了就会被人
捡回去,到了一定位置又被嫌弃,大机会就这么变成了大鸡肋。
更糟糕的是提前跑路,如果大部分人预期有 50%的涨幅,那么一定会有人在
30%的时候跑路,如果没有长逻辑,后来的人就会被套在景气高点。
量的逻辑尤其不适合散户参与,没有信息优势,看到这些研报时,往往股价
已经实现了其逻辑,此时再参与,风险大于机会。
第二类:质的逻辑
这一类逻辑需要有一定的商业判断力,对产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有认知,
并熟悉优秀公司崛起的常见路径,所以对投资者的研究能力有一定要求,通常包
括:
中长期战略:公司正通过扩品类扩区域方式逐步成长为综合平台公司
商业模式改善:从项目制软件转向 SaaS 模式
竞争格局改善:中小产能因为疫情纷纷关停,且一时难以重启,改变了行业
供大于求的格局
竞争壁垒加深:规模扩张后,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优势更加巩固
11
还有,国产替代、股权激励、管理改革红利,等等。
量的逻辑本质上是信息,信息差是优势,散户没有优势;而质的逻辑本质上
的认知,认知差是优势,体现的是认知变现的能力。
质的逻辑对散户相对公平,这是因为,质的逻辑需要量的逻辑的支持,需要
逐步兑现的业绩配合。比如三一重工在国内与海外市场市占率的提升,是一个很
长期的过程,其逻辑的兑现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个人投资者虽然在获利信息上
有劣势,可一旦认知到这个逻辑,而逻辑又没有来得及充分演绎时,就跟机构站
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不过,还有一类特殊的质的逻辑,在很长的时期内都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这就是第三类逻辑——
第三类:基于信仰的逻辑
这一类逻辑之所以说“基于信仰”,因为信仰大部分很难证实和证伪,比如
人死后上天堂。
因为无法证实,这类逻辑需要长时间的“洗脑”,还要配合其他的逻辑;但
因为无法证伪,一旦相信,就成为最忠实的信徒,导致有信仰逻辑的股票,常常
出现易涨难跌的走势。
投资中的“信仰的逻辑”,并不是绝对无法被证伪,而是证伪的时间太长,
通常有两类:
一类是大趋势,比如:
技术革命:智能化将把汽车改造为电子产品
消费升级:未来不断对产品进行升级
还有,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保,等等常见的大趋势
第二类是管理的逻辑,优秀的管理层大多是机构在调研中产生的印象,然后
在投资圈子中产生口碑,这通常是很难证伪的逻辑,海天、爱尔、立讯一类公司
的高估值,都与管理因素有关。
只有极少数公司拥有“信仰的逻辑”。
这三类逻辑需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相互验证,相互推动,成为一个完整
的“逻辑链”。
逻辑链”的两大关系
12
一个完整的“逻辑链”至少要包含两大关系:
一、“质的逻辑”和“信仰的逻辑”都要持续得到“量的逻辑”的支持。
投资是一个“黑箱游戏”,不信任是基本底色,所以任何逻辑都需要持续获
得财务数据上的支持,“量的逻辑”才是最基础的逻辑,任何牛股,都要持续满
足投资者当季业绩的预期。
三一重工的逻辑并非是这两年才出现的,只是之前的业绩没有出来,大家并
不相信而已。
二、“信仰的逻辑”需要持续分解为不同阶段的“质的逻辑”。
“信仰”并非空中楼阁,需要持续实现一些阶段性的小目标,才能强化投资
者的信念。比如汽车智能化的大逻辑,需要不断有技术突破、爆款电动车型和更
多传统车企的加入。
下面,我以小米集团为例,看看这“三类逻辑、两次验证”是如何演绎的。
小米的逻辑链
小米一直是一家有争议的公司,其看好的逻辑很多,但刚上市的一年内,股
价却一直向下。
转机出现在 2019 年年底,由于华为被制裁,加上海外布局较早,小米的海
外手机销量出现了飞速增长,估值也提升至正常的 20~25 倍 PE(TTM)的水平。
不过,钟摆从来不会停在中间,随着小米完整“逻辑链”逐渐形成并被越来
越多的投资者认同,其股价也从 2020 年 5 月开始,突破至 30~50 倍的区间,这
个“逻辑链”分为三个层次:
量的逻辑层:手机销售在国内和海外全面收割华为留下的份额,分析师纷纷
上调今后两三年的业绩预期。
这是三层“逻辑链”最底层的部分,只要业绩不下滑,办法总比困难多,乐
观的投资者就敢于买出更高的估值。
质的逻辑层:互联网收入有望加速,中高端手机将提升小米用户的 ARPU
值。
这是一个从“量”到“质”的逻辑,小米的主要收入分为手机收入、其他硬
13
件收入和互联网广告收入。手机的换机周期是三年,手机销量的上升,使存量小
米用户在未来三年快速增长,特别是中高端手机新用户的增长也将提升 ARPU
值,导致未来互联网业务的增速和确定性的提升。
信仰的逻辑层:线下新零售网络+未来 IOT 物联网的生态。
新零售和智能硬件物联网这两个概念,都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其商业模式有
高度的不确定性,几年内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是一个典型的基于信仰的逻辑。
小米的线下“小米之家”和非手机的消费电子业务的估值一直是一个难点,
这两块业务如果按传统的零售渠道和硬件的收入,显然是大大低估了;但如果按
新经济体给予高估值,又没有明显的商业模式。
更糟糕的是,2018 年小米上市的最初一年,刚好是手机业务的低谷,没有
人有耐心听输家讲未来的故事,因此投资者更倾向于将其看成传统的业务。
但小米一旦变成赢家就不一样了,这个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的逻辑就与质和
量的逻辑一起,形成了三个完美的商业闭环:
硬件与内容的闭环:手机×AIoT 是内容数据的基础,内容数据赋能又加速
了手机和 AIoT 硬件的销售;
线上与线下的闭环:数据赋能是小米发展线下门店的核心优势,线下门店又
拓展了用户数据的应用场景;
硬件与场景的闭环:更多的 AIoT 硬件将开拓更多的场景,更多的应用场景
又将充分发挥硬件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14
没有人知道小米的那些消费电子产品未来会催生出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但正
因为如此,可以给 2 倍的 PS,也可以像特斯拉一样给 20 倍的 PS,成为小米估
值弹性的来源。
长线牛股的接力赛
市场有各种投资者,每一种都有各自的投资逻辑,有人更关注可量化的财务
逻辑,有人更在乎商业模式的持续性,而每一个牛股的产生,是无数投资者长期
接力的结果:
在一家公司默默无闻的早期,只有那些关注低确定性高弹性逻辑的反转类投
资者找到它们;在这一类投资者觉得估值合理退出之后,就需要那些更关注持续
增长逻辑的投资者继续持有;但此类投资者持有的极限是高估,只有少量更在乎
“诗和远方”的 DCF 模型的投资者,才敢于继续持有高估值的品种——当然,
他们只会持有最确定的品种。
所以,一家公司只有形成了一个从量到质的完整的“逻辑链”,并长期持续
增长,才能说服更多的投资者——从现实主义者到理想主义者,从财务模型投资
者到商业模式崇尚者,从只关注当下的投资者到只在乎“诗和远方”的投资者,
成为长线牛股。
15
五,为什么我对股票资产长期充满信心?
老端注:长期来看,股票、债券、黄金之中,股票的回报率是最高的,当然,
这是国外的情况,国内还要加上房子。
文/编程浪子
我喜欢用整体法分析事物。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工作,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可以说是我敝帚自珍的一个法宝,实际上在关键问题上就是靠着这个法宝,我高
考物理获得了 150 分的满分,这算是早期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应用。在投资活动
中,整体分析法一样简单直接有效,可以让我们一眼看清洞察本质,指引我们正
确的大方向。
那么,这么多投资大类资产,为什么我对股票情有独钟,将大部分资产都配
置其上,长期充满信心?
今天我就用整体法来分析一下。这就要从地球上的财富来源说起。
我们知道,从整体来说,归根结底,如果不算上地球本身(实际地球本身形
成也可能和太阳有关),本质上地球上的所有财富都来自太阳。如果没有太阳,
地球连带所有动植物生命,一切都将归于死寂,就不用谈什么财富了。太阳通过
燃烧牺牲自己,将能量输送到地球(当然地球只占其极小一部分,而且还浪费不
少,但已经足够),地球存储这些能量或者说这些财富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通过植物吸收生长更替,最终以石油煤等形式保存下来(当然严格意义
上来说,在未出现能使用他们的人类之前,这些还不算财富,但最终他们会被利
用,甚至随着利用的能力提高,财富范围得以大大扩展,即地球本身甚至一块石
头一个原子也是财富,只是这些会有消耗,不像太阳给的可以源源不断);
二是在太阳的全程滋润供给下,以植物为最初载体,通过生命的层层进化延
续,最终转换成了连绵不断的生命世界以及最终形成了最重要的财富:人类的智
力(创造力)。即从总体上看,资源和智力,是地球财富保存的两种终极形式。
这些财富的释放就是靠着这两种东西:通过智力去控制、分析和使用资源,最终
分配到每个人的手中,智力本身也在通过这些财富处于进化中,但他们都是财富
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可以怎样最大限度的获得这些财富的分配呢(至少不要落后)?我
们知道财富的分配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公平的,就是在这不公平的过程中,
人类才得以向前持续发展。但我们只要看清真相,洞悉本质,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现代社会,人类在通过智力使用资源去创造财富以及分配财富活动中,最重要
16
最核心的一个组织形式就是:公司(也可扩展到广义的企业),虽然我没有严谨
认真的做过统计,但我理解除了一些如空气水民生大自然国家资产共同的财富之
外,目前地球绝大部分可分配存量财富都以公司的形式存续和发展着。公司到底
是怎样一个组织?他实际是一个合伙平台,有钱出钱(股东出资本,即已分配财
富),有力出力(员工付出劳动,即脑力体力,其实就是广义的智力),这是公
司成本的组成(虽然古代可能没有这样的叫法,但无论个体、作坊、大商人、乃
至部落、国家。。。,本质都一样,要么全部自己出钱出力,要么合伙)。
通过这样一个便于管理合作的平台,人类将自己的智力充分利用,再辅以地
球已有的资源,以速度极快效率极高的方式越来越快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公司最终创造出来的财富的分配方式,出力的以工资的形式首先分配获得财富,
出钱的以资本回报的形式获得财富,除了借钱者(比如债券持有者或优先股东),
都体现在股东权益和分红里,即马克思说的剩余价值。而这种分配并不是平均的,
其中往往只有一小部分给了劳动者,大部分以剩余价值的形式留给了股东。所以
实际马克思很可能是对的,资本剩余价值占比太多了,社会财富分配有长期不公
平之嫌(或许正因为这样长期的不平衡导致的财富两级持续分化,资本主义国家
只能通过遗产税等等税收来强行再平衡)。但这不是今天想说的重点,今天重点
要讨论的是地球的新财富从整体上看是怎样创造和分配到个人手中的,结论就
是:这是一个共赢的游戏,因为这些财富归根结底都来自太阳,作为财富再创造
释放和分配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公司,其中分得最多的就是公司的股东。
所以,只要太阳在继续燃烧,人类在继续发展,通过人类的智力创造的财富
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而作为公司股东,将获得所有这些产生的财富其中最大
的一块蛋糕,获取财富的速度将超过甚至远远超过平均,这是其他(资产和分配
方式)所得无法比拟的,无他,其他资产分享不到或只能少量沾边人类智力创造
的财富,而这是当今人类财富快速增长的主要来源(其他资产,要么不产生新财
富,只是从一个人口袋到另一个人口袋,玩自拉自唱的游戏,如古玩字画投机品
等等,要么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如长期低息债券,要么
人类智力参与度不够,只是静态的资源,自然没法获得更多新财富,越来越跟不
上人类产生新财富的速度,如一切其他资产)。
除非我们人类改变分配法则(当然那可能削弱人类的发展力,而且分配法则
的制定权力在既得利益的人手中,所以这将变得很困难),从整体法上来看,这
是一个唯一的结果。所以,股票作为股东的唯一凭证,它占据了财富分配的制高
点,自然是最好的资产。这只是从整体平均上来说,这就已经是非常确定的事了。
更进一步,如果我们能从广大公司中挑选最好的,创造财富能力最强的公司,比
如世界 500 强,据称 2020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 33
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接近中美两国 GDP 的总和,当然利润也不少。毋容
置疑,他们占据了最好资产(股票)中的最核心的一块,也就同时分得了最大那
块蛋糕中最香甜的部分,因为虹吸效应,二八定律无处不在,20%的公司占据了
80%的财富,也许更多,更不用说那些核心中的核心,优秀中的优秀,王中之王,
比如 R15,作为股东,长期获得财富的速度和确定性将会更上一层楼。
17
综上,在世界范围内,从资本主义股份制建立以来,无论是从历史的回溯证
明,还是未来的展望预期,股票作为一个大类资产,长期始终是一个最好的资产,
在过去历史长河中,知道坚信这一点并长期付诸行动的人都获得了巨大的甚至匪
夷所思的回报。总之,鉴于距离终极贡献者太阳熄灭时间还早(据说还能燃烧
40 亿年),只要人类不出现巨大内讧(核能时代以来,大的内讧概率已经降到
极低),未来无论 30 年,50 年还是 100 年,我始终坚信股票将是最好的一个大
类资产,尤其是当下的中国,更是如此(因为中国人的智力和勤奋,代表了地球
潜在即将释放的新财富的最活跃部分,缺少的只是和平,而现在这似乎也已经有
了一定的坚实的保障,如果不算上近期非人类的威胁的话,我们还是有理由乐观
的)。
18
六,指数回踩趋势线,周线趋势仍在
老端注: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趋势没有走完,下周会有一个低位抄底的机会。
文/利文斯顿
本周市场出现比较大回调,一般趋势刚起来的一波回踩的趋势线是在 50 日
线左右,也就是 10 周线附近,这种我们可以从很多牛股的历史走势上看到,而
美股一般也是如此,A 股以前波动都是以日线趋势为主,一般都是龙一板块日线
趋势破,龙二板块继续上,龙二板块日线趋势破,迎来中期调整,然后市场下一
轮换龙头,但是去复盘过去 3 年的行情可以发现无数龙头股现在都是调整到周线
趋势线又会回来,而不是换龙头,而且日线趋势线的指导效果越来越差,这可能
也是因为 A 股外资参与度越来越高的一个结果(所以看美国的那些股票书,从
来都是只提周线,不太提日线的)。
本周下跌还有 2 个原因,第一个是央行连续收紧流动性,一周回收 4500 亿,
第二个是美国 GME 逼空导致市场波动率上升,外资开始抽水。
第一个就不解释了,第二个可能有人不清楚为什么,简单来说大多数海外对
冲基金之所以叫对冲基金就是多头 long 和空头 short 仓位一一对应,举个例子,
比如做多电商,做空传统渠道,或者做多行业里市占率不断扩大的公司,做空行
业里市占率被侵蚀的公司,那么行业好,前者涨得更多,行业差,后者跌得更多,
就可以规避掉行业波动的 beta,赚取市场份额增加的 ALPHA。逻辑很完美吧?
但是这个策略有一个问题,就是杠杆率会很高,一般对冲基金是 500%左右仓位,
索罗斯当年的量子基金甚至可能达到 50 倍杠杆的仓位。
于是一旦出现波动率上升的情况,对冲配对的组合没有足够对冲掉市场波动
的话,马上就会发生 margin call(保证金不足,需要补充保证金),于是就需要
被动减仓,这时候往往就会多空两边一起平,于是这时候会出现垃圾股暴涨(之
前空头最多的股票),绩优股大跌(因为多头也要平仓),然后引发连锁反应。
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大量没有 YOLO 参与的垃圾股也暴涨,而 FAANG 等大跌
的原因。说白了就是之前大家仓位太拥挤,太极端了,于是现在大家需要仓位再
平衡,减少杠杆率,而一旦开始减仓,对于美国的对冲基金而言,肯定会首先卖
出海外资产,因为人性就是首先卖掉自己最不懂的东西,或许一些大机构对 A
股港股研究透彻,但是肯定也有很多对这些股不太了解的跟风机构纯粹看图跟
进,那么一旦波动率变大,这些跟风机构就会率先减仓,然后引发连锁效应。
目前不好说这个过程有没有结束,有比较大概率还没结束,这取决于下周那
些垃圾股是否继续下跌,因为只要那些股下跌,对冲基金们的保证金就会显著回
升,那么平仓的迫切性就会降低,那么接下来的调整仓位过程就会更温和,但是
19
反之如果这些空头仓位继续猛涨,而多头仓位继续大跌,恐怕会引发更厉害的连
锁效应(杠杆率较低的人也会被迫减仓)
然后回到 A 股,每次 A 股说港股便宜果然就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大家说港
股便宜去买港股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表示 A 股贵,不想追 A 股了。这说明 2 点,
第一,跌下来可能依然有机会,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如果波动超过一定幅度,内
资大概率也会抽水回来回补 A 股,因为对大多数内资而言,还是国内市场理解
更深,第二,虽然央行连续收紧,但是管理层的慢牛目标还是比较强的(会不会
不介意熊半年一年的得走着看),第三,去年年报一季报大多数公司都不错,所
以即使短期下跌,跌到周线趋势线上大概率可以获得支撑,下周大概率会见到一
个底部,然后再次上来能走多高是关键了。
A 股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央行全世界最鹰,而且权重股大多数是宏观经济
周期股,在央行连续收紧的环境下,除非海外需求连续超预期,否则 2 个季度以
后经济增速大概率会回落,权重股基本面会变坏,这点类似 18 年,但是 A 股现
在跟 18 年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基金发售依然火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宏观流动性
已经不足以支撑全面牛市,只是基民依然热情高涨,所以基金重仓股在去年下半
年货币政策拐头以后屡创新高。因此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基金发售情况。海外的
冲击目前看大概率依然是短期的。
从板块选择上我觉得可以考虑工业自动化,上游原材料,医疗服务,白酒,
电动车,军工,家电等,逻辑是今年上半年经济大概率向好,制造业继续复苏,
是个主动加库存的阶段,工业自动化和原材料的需求依然旺盛,而原材料方面很
多细分领域供给受限很确定,所以有可能持续涨价。医疗服务主要是因为去年疫
情导致去年上半年低基数,或者受疫情影响订单往中国转移,再就是这个行业基
本面不太受宏观影响,即使之后真的市场变差,单杀估值的领域总还能扛过去,
有相对防御效果。
白酒目前依然处于主动加库存周期的前夕,今年一季度应该是全年最差的时
候,预计今年 2 季度开始行业应该会主动加库存,也就是说白酒的上升周期还没
完。然后电动车短期的问题是获利盘太多,而且明显是要开始调整了,而且大概
率要跌到 10 周线附近做底,会需要比较长时间,所以短期还是回避,跌下来再
说,军工基本上已经到 10 周线附近了,今年订单是倍增的,而且看最近征兵由
一次变成两次,社交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空军的广告,这足以说明台海问题的严
重,所以军工之后大概率不缺催化剂。再就是几个家电龙头的国际化逻辑也很明
确,今年国内的增长也比较确定,估值虽然在历史高位,但是相对别的还是不高,
估值弹性上有一定防御性。
以上除了工控,家电和原材料可能估值相对离历史均值不太远,基本面的上
行可能可以抵御市场环境恶化的估值波动,其他几个板块的问题在于估值很高,
当市场波动率上升以后基本面的上升是否足以抵御估值的下降是个问题,所以建
议尽量在 10 周线附近低吸,而不是做右侧。
20
目前看,最大的不确定来自于央行的收紧会持续多久,建议关注央行每天的
公开操作,虽然开始放松,那么市场基本上见底,就是加仓的机会,之后当震荡
市做(原因是大家都觉得港股便宜,那么就说明追高 A 股的意愿很薄弱,因此
一旦涨高,市场追涨力量就会比较弱,需要积极获利了结)。然后要跟踪新基金
发行情况,如果基金发行热度下来,就要小心,现在市场唯一的上升力量就是这
个了。另外就是上周说的有一些基本面比较好的,去年比较牛的小白马,今年因
为市值小,流动性差被杀了一波,目前估值不贵,成长确定,这些股可能会比较
有防御性,但是前提一定要基本面确定,板上钉钉那种。
最近很多人问趋势是否结束,实际上目前依然不能判断趋势是否结束,仅从
图形看,这里指数走的好的话回落到 10 周线附近之后还能起来大涨,但是实际
上这种概率并不高,因为要实现这个情况,要么流动性大幅放松(这个概率几乎
没有),要么商品价格大涨(这个有可能,但是是不是马上能实现不好说),现
在行情是否结束基本上就取决于 3 点,第一,流动性,目前看央行并没有想彻底
拐头,只是短期回收过剩流动性,调控节奏而已,海外的冲击大概率也是暂时的,
所以我判断短期依然是震荡市,第二,基金申购热情,这点说实话完全无法判断,
但是按人性看,短期热情不会彻底拐头,主要是以上 2 点,第三,基本面,至少
1 季度是没问题的。
最后既然本周央行屡次表示要防风险,回收过剩流动性,防止杠杆,防止炒
作,那么我们就得放弃过高预期,同时只要央行不是继续大幅收紧,同时基民热
情不彻底拐头,那么跌下来应该还可以继续当震荡市做。但是不得不承认,如果
这样的局面,不是什么好事,因为随着流动性收紧,海外复苏,下半年基本面可
能会恶化,现在和 18 年有点像,不同无非就在于 18 年收得快,现在收得慢,18
年基金发售迅速拐头,现在可能还不会,18 年美国也收紧,现在只有我们收紧。
所以我们尽量逢低选择相对防御的品种,这样如果涨也不错过,但是如果错了,
至少还有一次出来的机会。
最后的最后,即使往最坏的打算思考,下周也肯定有一次抄底机会,好好把
握,毕竟今年的日子肯定比去年更难。
21
七,上海房产税试点,会推向全国吗?
老端注:房产税从来没能证明自己可以降低房价,所以这种试点还会持续做
下去,但是不会被推广。因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收土地出让金仍然是效率最高
的方式,比收房产税靠谱多了。
文/康辉
近期,上海宣布自 2021 年 1 月 28 日起,进行房地产税征收试点,试点方案
是:
1、税率:0.6%
2、免税额:有常住户口的居民家庭,每人减免 60 平方米;
3、纳税基数=应税面积*市场交易单价*70%
针对上海试点房产税,我说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1.本次房产税试点,不是新政,只是十年前政策的延续,本次做了局部修改。
目前,中国实行房产试点的城市只有上海和重庆两个城市。
2.本次上海延续房产税,正值上海房价上涨的敏感时期,所以备受关注。如
果此时上海房价下跌,大概率房产税就可能放松。而本次正值房价上涨,所以本
次房产税是收紧的。
3.刚刚过去的 2020 年,尽管受到疫情巨大冲击,全国新房销售仍然取得 17
万亿销售额,土地出让金 8 万亿,再创历史新高。这也就说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
的支柱地位无法撼动,而任何调控政策都是为了平稳,当然也包括土地财政收入
要保持平稳,不能大起大落。
4.房产税的试点,更多目的只是为了调控房价,和征收成本对比,收的税仅
仅覆盖征收成本。而上海刚刚调整交易政策把二手房免征增值税从两年调整到五
年,这个方案的征收成本要远远低于调查房产税的套均人口数量。
5.目前上海的房产税还只是试点,还会出现很多调整的可能,上海试点推向
全国的可能性很低,包括上个月深圳也传出征收房产税传闻,最后都不了了之。
6.房产税的法理基础尚有缺陷,并且跟土地出让金是排斥关系。房产税本身
应该针对的是产权方,而中国房产的土地都是最长七十年的使用权。房产税的真
正顺理成章的征收时间点应该是土地使用权到期的时候,也就是土地使用权到期
时,要不缴纳一次性的土地使用权租期费用,要不土地自动续期相当永久产权,
22
每年缴纳房产税。
7.从上海房产税人均免税六十平米这条看,显然目前房产税的试点只针对住
宅立项的房产,不包括商业办公房产。
8.房产税客观上会刺激空置房源流入租赁市场,这恰恰符合当前决策层提出
的“大力增加租赁性住房”的政策导向。所以本次上海政策也是打造住房租赁市
场的一部分。
9.总体来讲,房产税只是调控房价的政策工具箱,也就是房价上涨的房产才
会有征收可能,房价下跌或者平稳是不会征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