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 01 月 17 日
第 398 期
2021
2
目录
一,本周回顾…………………………………………………………………………. 3
二,股票池 3.0 版…………………………………………………………………… 5
三,站在 100 万亿市值面前……………………………………………………. 7
四,老破小最大的敌人是谁……………………………………………………. 9
五,“新愚昧主义”让西方读不懂中国,也读不懂自己………. 13
六,价值风格会延续吗?……………………………………………………… 18
七,那些曾跌破 95 的可转债,后来怎样了?………………………..20
3
一,本周回顾
现在抱团股出现了明显的切换走势,前期最疯狂的酒类终于出现了回调,其
中三四线酒类回调最多,一线酒类品牌回调最少。酒类的行情就类似于以前的山
寨币行情,由于比特币价格大涨,带动了山寨币价格暴涨,又由于山寨币普遍盘
子很小,所以涨幅远超比特币,这又带动了更多的资金进入山寨币。等到风头一
变,山寨币的跌幅也会远超比特币,因为山寨币是没有信徒的,跌了就真的没有
人来接盘了,而比特币是有信徒的。
同样的故事也会发生在酒类股上,龙头茅台涨了太多了,大家觉得有点高了,
于是就去买还没涨的三四线酒,这些酒盘子本就很小,一买就涨,涨幅还更大。
可是当形势逆转之后,这些山寨酒跌幅也会远大于龙头酒。因为龙头是有信徒的,
这些酒没有信徒。
最近媒体一直在讨论抱团崩盘概念,成功的让抱团股出现了崩盘。因为当大
家发现早晚要崩之后,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会触发一些人抢跑,剩下观望的人此
时也开始犹豫了,到底要不要追进去?一犹豫就导致了接盘力量不足,然后抱团
就真的抱不动了。
在我看来,机构永远都是倾向于抱团的,因为机构选股的模式雷同。所以抱
团股事实上并不可能崩溃,而只可能切换。目前能想到的切换方向是三个:
1,切换到中字头的滞涨股,以长期下跌的基建类和交运设备股为主,其中
龙头就是中国中车,该股已经经历了长达 5 年的下跌,最大跌幅超过了 85%,现
在就算涨了 30%仍然不贵。
2,切换到极度低估的大金融,比如银行保险和地产。由于去年出现过两次
拉银行,拉了几天就萎靡,使得很多人对此非常谨慎。我的看法是,如果资金拉
工行,那没戏了,肯定无法持续,但如果是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
那还有戏,因为这些龙头股是不会这么快就萎靡的。
3,切换到低估的港股,目前南下资金创了历史记录,因为港股比 A 股低估
的多,很多 A 股的标的在港股都有,而且估值都要大幅打折。因此你与其买 A
股,还不如买 H 股。比如,中国人保,H 股竟然比 A 股便宜了 68%,简直无法
想象。等到市场意识到这一点,马上这个差价就会迅速缩小。
以上是我想到的方向,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一旦形成趋势,那么短期
内是不可能结束的,这就是接下来 1-2 年内的投资方向了。
随着股市的上涨,现在楼市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其中上海的学区房首先打响
4
了上涨的第一枪。楼市上涨的本质还是老百姓手里的钱多了无处可去,最终还是
跑去买房子,因为只有通过买房才能把手里过剩的货币花出去。上海的上涨很快
就会带动周边的楼市继续上涨,距离上一波行情(2016 年)过去了快 5 年,时
间也差不多到了,该涨了。
大势研判
长期趋势:确认升势;
中期趋势:震荡横盘。
A 股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1,20 度以下都是买入区间,80 度以上都是卖出区间。20-80 度之间,如果
是从底部上升状态,那么你应该持股;如果是顶部下降状态,那么你应该空仓。
2,温度计存在爆表的可能,如果爆表,那么接近顶部不远了。
3,如果温度计从顶部滑落,那么不跌到 20 度以下不可盲目抄底。
4,市场温度计是滞后指标,大约滞后市场 1-2 周。
5,本温度计只指示 A 股整体的情况,不能套用于单个市场。
5
二,股票池 3.0 版
养老股:
名称 代码 买入限价 长期目标价 备注
长江电力 600900 16 24.3 水电
大秦铁路 601006 6 11.5 铁路
京沪高铁 601816 6 10 铁路
农业银行 601288 3.2 5.8 银行
工商银行 601398 4.7 9.7 银行
中国平安 601318 66 106 保险
建设银行 601939 5.6 11.7 银行
兴业银行 601166 15.2 29.2 银行
上海机场 600009 60 100 机场
中国人寿 601628 36 56 保险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 01339 2.5 5 保险
低估蓝筹:
名称 代码 买入限价 目标价 备注
华夏幸福 600340 10 20 园区
万科 A 000002 25 50 地产
格力电器 000651 44 79 电器
美的集团 000333 46 120 电器
保利地产 600048 13 24 地产
新钢股份 600782 3.8 6.8 钢铁
新城控股 601155 26 36【交易关闭】 地产
福耀玻璃 600660 18 30【交易关闭】 玻璃
中国建筑 601668 4.8 9.8 基建
华域汽车 600741 20 34【交易关闭】 汽车
上汽集团 600104 19 29 汽车
北京银行 601169 4.6 6.7 银行
兖州煤业 600188 9.5 15 煤炭
民生银行 01988 4.2 6.5 银行
招商轮船 601872 6.5 10 水运
中远海能 600026 7.5 12 水运
宝钢股份 600019 6 11 钢铁
中国神华 601088 18.5 28 煤炭
热门蓝筹:
名称 代码 买入限价 目标价 备注
6
海螺水泥 600585 48 78 水泥
海大集团 002311 35 55【交易关闭】 饲料
新希望 000876 20 32 养猪
北新建材 000786 24 38【交易关闭】 建材
万华化学 600309 40 60【交易关闭】 化工
旗滨集团 601636 4.4 8.7【交易关闭】 玻璃
华新水泥 600801 22 30 水泥
潍柴动力 000338 12 20 机械
三一重工 600031 18 28【交易关闭】 机械
双汇发展 000895 36 50【交易关闭】 食品
宁波银行 002142 32 42 银行
情绪股:
名称 代码 概念
金风科技 002202 风电
金晶科技 600586 光伏
邮储银行 601658 李录概念
利欧股份 002131 理想汽车概念
江西铜业 600362 周期
中国铝业 601600 周期
中国中车 601766 抱团切换
中国联通 600050 抱团切换
南极电商 002127 超跌
太阳能 000591 光伏
大北农 002385 农业种业
广汽集团 601238 超强充电
1,养老股是指你可以持有 5 年以上的股票,无脑持有即可,建仓价以下买
入,目标价以上卖出,当然你也可以做高抛低吸;
2,低估蓝筹是指被市场看空,但自身业绩很好的股,这种股需要很强的心
脏才能持有,因为他可能长期低估;
3,热门蓝筹是保持强势的蓝筹股,很容易高估,但他确实能涨;
4,情绪股就是情绪股,不看基本面,只看情绪面。
5,本股票池的更新频率将大大加快,特别是情绪股,几乎每周都会变。
6,股价会随着除权除息而调整。
7
三,站在 100 万亿市值面前
老端注:全球放水的时代,钱已经不值钱。只是通胀的概念已经变了,以前
是日常消费品涨价,现在是资产涨价。对于穷人来说,这又是一场掠夺,因为穷
人无资产啊。
文/陶冬
2020 年底,全球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已经突破 100 万亿美元。2020 年 3 月中,
当时的全球总市值是 60 万亿美元。
此时此刻,百年一遇的疫情依然如火如荼般蔓延着,史无前例的人群阻隔政
策令就业市场一片惨淡,商业哀鸿遍野,但是股市却一飞冲天。
历史并不重复,却十分押韵。2008 年底那轮股灾时候,全球总市值甚至跌
到不足 30 万亿美元,两年后同样一飞冲天,留下经济挣扎着慢慢复苏。
股市韵律的背后,是央行的指挥棒,是铺天盖地的印钞大运动。在过去短短
的十个月时间里,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国家央行通过 QE 政策,刺激出 14 万亿新
增信用和 20 万亿新增债务,打造出人类历史上声势最为浩大的信用扩张。
央行狂增货币信用,据说是为了挽救经济、稳定就业,不过实体经济依然在
疫情中挣扎,并无能力吸收暴涨的流动性,于是钱滞留在金融领域。银行从央行
手中接过近乎零成本的资金,或借给机构投资者杠杆炒股,或用于自营交易炒作。
大公司用廉价资金回购自己的股票。小民们收到从天上掉下来的救灾支票,买入
股票甚至期权。印钱最多的国家,炒作气氛最浓厚,股价涨得最凶猛,不过全世
界股市大同小异,只是涨幅不同而已,因为资金是全球流动的,投资情绪是全球
互动的。
难道央行不怕出事吗?怕,可是能做的有限。股灾中央行必须以雷霆之势力
挽狂澜,制止市场恐慌、防范金融风险。之后便骑虎难下了,任何尝试收紧货币
政策的尝试甚至言论,都可能触发市场恐慌。何况实体经济仍在康复中,过早实
施货币政策正常化,只会令前功尽弃。
这次 QE 和上次还不同。2008 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纷纷进行开支收缩,
财政赤字减少了。这次各国则纷纷站在直升机上撒钱,财政赤字多为非战争时期
之最。如此大的财赤、极其低的国债利率,只有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可以维持政
府新发行的债券。其实 QE 一旦开始,是很难退出的。
央行的货币政策不改,笔者相信股市牛市不灭。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
8
资产,是股市常升常有的动力和逻辑。当然,当股价脱离盈利基本面太大时候,
资金可能在突发事件下出逃,并触发连锁反应,下行调整可能惨烈。但是资金出
走后还是需要找归宿,因为零风险资产如今是零回报,最后在央行新一轮流动性
措施护航下再次入场股市,开始新一轮增杠杆、爆炒。
美国股市的波动性,目前是二战以来最高的,美股的势头也是战后最猛的。
牛市之后为什么没有熊市?因为有央行的货币政策人为托底。上一轮的印钱大运
动,并没有触发太大的实体经济通货膨胀,因为实体经济受惠有限,通货膨胀发
生在金融领域,发生在资产价格身上。央行却对暴涨的房价、股价视若无睹。
站在 100 万亿市值面前好好想想,如果你的实质财富无法增值,换言之你的
财富跟不上金融通货膨胀的股价、房价,你就是输家。这些年全球中产阶层在缩
水,就是这个道理。
9
四,老破小最大的敌人是谁
老端注:老破小作为房子已经没有价值,他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土地还值钱,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由于市中心一直在变,所以旧城区的老破小注定会被抛弃。
文/施唯
我们口中的老破小,这些房子因为年龄大了,折旧的厉害,之前又没有什么
规划只是简单的建造,所以如今看起来已经破败不堪。
这些老破小散落在各个角落里,很少有人会关注也没人想要去调整,每一栋
建筑都保持着非常微弱的气息呼吸保存着。
如果我问你,这些老小区未来的房价能卖多少钱,我相信大部分人是答不上
来的。
很多人的答案肯定是:这个要看到时候的市场行情啊,要看市面上有多少供
应啊等等,这些都是未知的。
然而在我看来,一旦城市的中心被取代,那些原来所谓在市中心的老破小们
注定会被套牢。
首先,我觉得大家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对于这些老房子来说,房子本身
其实是一文不值的,真正值钱的,是这些房子脚下的土地。
换句话说,只有当市中心的土地值钱了,这些市中心的老房子们才会值钱。
可是当下的房地产发展,早就已经过了那个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赚钱的黄金时
代,以前说买房除了地段还是地段,所以很多人坚定不移的买市中心。
可是现在我发现,未来的市中心可能已经不是很多购房者的最优选择了。
对于北上广深几个大城市来说,市中心不会轻易的迁移,过去的十几年里这
里的房价节节攀升,似乎并没有出现什么系统性的风险。
然而对于其他的一些二三线城市来说,这些城市都在大力建设新区,尤其是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各个城市市中心的定义,都在发生着改变。
随着传统市中心的发展逐渐饱和,相对进入稳定期后,政府开始选择把资源
10
投入到了其他可快速发展的区域。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都在拼命干一件事,发展新的市中心。
以往城市的中心往往都会围绕着政府所在地,不断向外扩张,所以行政中心
就是城市中心。
后来到了市场经济,城市中心就逐步围绕着商业中心发展,比如北京广场附
近的西单、王府井,上海的陆家嘴国金,南京的新街口,广州的北京路等,这些
地标的出现,让城市的中心本质上发生了变化。
政府也会把各种资源都往这些核心的商圈地段倾斜,从而导致了市中心比其
他版块提前配套了商业、交通、教育和医疗,同时也聚集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随着人群和资源的大量聚集,市中心的房产就慢慢承载了更多的价值,房产
的价格涨幅就会比非中心地段相对来说要快一点。
所以城市发展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
也正因如此,很多近郊的地段,城市副中心也在最近几年快速的崛起。
比如在 2005 年以前的上海商业区域构成,主要是由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
新世界百货、第一八佰伴等大商场组队搭建的。
而到了 2006 年以后,消费娱乐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始慢慢在上海出现,中
山公园龙之梦、五角场万达广场、百联又一城等陆续在多板块开业。
随着这些一站式的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上海的老牌百货商店和商业街开始衰
落。
2014 年开始,很多优质的商业资源开在了传统意义上的非核心区位,比如
上海的吾悦广场是建在了比较偏远的青浦新城,还有虹桥的龙湖天街,七宝万科
城市广场等,以此来带动版块区域的发展。
不仅一线城市如此,二三线城市自 2010 年开始,大量新开业的万达、吾悦、
银泰百货等大型的商业综合体的选址都集中于新区或政府未来想要重点打造的
区域。
优质商业资源的转移,伴随的往往是人口聚集的转移。
当人口随之转向了其他的一些板块和区域,对于原本只能是市中心房子才能
独享的资源,随着被不断的瓜分,稀释了前期的稀缺性,房子的价值当然也会受
11
到影响。
可以说,一旦一个城市的市中心被取代,老破小的土地价值就会降低,这是
老破小最大的命门。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老破小的价值回归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
因为占据了城市核心位置的他们,不论时间长久,归根到底还是会被拆迁的。
可如果拆迁的成本因为老破小的价值水涨船高,那么今后的城市更新对于市
政来说就变成了一个难题。
相反,只有老破小真正回归它的价值低洼,城市未来才能更好的进行旧城改
造工程。
如果你去看,现在的一些城市非常核心位置的老破小,比如陆家嘴黄金地段
的老破小,单价基本在 7 万元左右,和周边的次新房是几乎五折的落差。
当中国住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进入了改善时代的房地产市场,这些年份
太老的房子显然不符合改善们的需求。
虽然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房子稀缺,但类似这样的老破小其实还是有很多很
多。
原本的产品价值就不得到认可,未来还有更多可替代的产品,老破小未来的
趋势岌岌可危。
所以如果你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去买市中心的老破小,无异于刻舟求剑。
因为市中心一直在变化,但房子的位置是不会变的,曾经繁华的市中心在未
来的某一天还是有可能会被取代,毕竟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在逆城市化发展,换
句话说,今后如果买房,就要追着未来的市中心买。
当然,在购买老破小的人群中,也不乏有一些是冲着一个特殊的产物——学
区。
如果是冲着学区去的,不自住、不投资,那基本也不在上述讨论范围内,像
国内有些大城市市中心的老破小,很多天价的一房老破小,本身就是为了占学位
的坑。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学可上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投资,建议还是谨慎一
些。
12
因为学区房的老破小全靠学区支撑,但学区政策每年都在发生变化,以现在
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趋势,这类老破小在未来的风险同样很大。
同样的,市面上还有那么一部分人,买市中心的老破小可能是在博未来的老
破小拆迁。
毕竟,老破小有一个隐藏潜力,就是有可能拆迁。
从小就听过无数拆迁致富的故事,很多时候自己也想着能被拆迁,瞬间逆袭
成土豪。
确实,位于上海黄浦区黄金地段的这两千多户拆迁户,每平方米差不多能拿
21 万,然而,拆迁又谈何容易呢。
从房子年份上来说,20 年以上楼龄的才有机会拆迁,为了拆迁也就意味着
要放弃自住的舒适度和投资的升值潜力。
很多城市也早已经过了那个拆迁造富的年代,现在剩下的一些老破小,基本
都是市区拆不动,郊区不用拆的存在。
如果拆迁是一件不确定的事,那么赌老破小拆迁无异于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某个老小区确定要拆,当你都已经知道这里的拆迁确定了,那拆迁的红
利早也就体现在房子的价格上了,此时再买,不过是高位接盘而已。
因此,对于市中心的老破小,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最终的结局基本都不会
太好。
如果真的要买老破小,也建议买在政府接下来愿意投资的一些新兴区域,而
不要执着于现在的市中心。
13
五,
“新愚昧主义”让西方读不懂中国,也
读不懂自己
老端注:西方在这次疫情中所表现出的愚昧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所以称
之为新愚昧主义不为过。
文/张维为
中国近代史上有个说法:睁眼看世界的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也有人说是魏源。
历史背景大致是这样的,林则徐组织编译了《四洲志》,使当时还是比较封闭的
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世界这么大,有这么多的国家,有这么多的事情在发生。
魏源受林则徐的委托,把《四洲志》增补为《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
历史、科学技术发展等情况,而且结合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主张“师夷长技以
制夷”。在这个意义上,我想他们两人都属于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
但我今天和大家探讨的不是中国睁眼看世界,而是世界睁眼看中国。虽然我
们生活在全球化的 21 世纪,西方的主流媒体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误导世界舆论,
导致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是非常扭曲的。这也是为什么过去数十年西方媒体老
是炒作“中国崩溃论”。他们先是预测 1989 年中国要崩溃;苏联解体后,又预
测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分崩离析;邓小平去世前后,又预测中国要大乱;香港回
归前,也预测香港的繁荣将一去不复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预测中国将走向
崩溃;2008 年金融海啸爆发以后,又预测中国要出现大乱;这次新冠疫情的爆
发也被一些西方人描绘成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结果当然我们都是知道的,就
是中国没有崩溃,而是在迅速崛起,可“中国崩溃论”显然是崩溃了。
背后的原因我有一次在这里跟大家分析过,就是西方对中国的解读充满了一
种我称之为“新愚昧主义”的东西。它主要由三个要素混合而成:第一是西方意
识形态的偏见;第二是西方社会科学的偏见;第三是西方文化的偏见。欧洲中世
纪的启蒙运动本质上就是用理性主义代替了愚昧主义,推动了西方的工业革命,
所以应该说是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但随着进入 21 世纪,西方又把自己的政治经
济模式以及一整套话语推向了绝对,形成了一种新的“愚昧主义”,结果自然是
读不懂中国,甚至也读不懂西方自己的很多问题。
然而,西方也有对中国认识比较清楚的人士。从上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记者
埃德加·斯诺,到今天的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等,我想都是这样的有识之士。这
次疫情爆发以来,特别是中国成功抗击了疫情,又使西方更多的人开始睁眼看中
国。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应该说一开始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总体上还是负面
多于正面,但随着西方国家自己的疫情防控荒腔走板,伤亡惨重,客观看中国的
14
报道显然多了起来。而西方主流媒体对 2020 年武汉解封和去年 10 月国庆长假的
报道,我想有一定的代表性,我自己从中得到两个印象:
第一个就是他们总算承认中国是真的把疫情控制住了。大家知道,西方主流
媒体一直怀疑中国的疫情数据是假的。但从这次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来看,这样
怀疑的比例大大减少了。去年 8 月,法新社报道武汉解封,用了“武汉风潮,
Wuhan Wave”、“回归正常生活的武汉人”。后来,这个报道被世界上,包括
英国的《卫报》、CNN 等西方主流媒体转载。不少外国网民表达了对中国的羡
慕之情。连 BBC、CNN 等西方主流媒体都进行了一些报道。中国各地人山人海,
英文直译就是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第二个就是他们真的看到中国经济复活了。西方主流媒体从中国国庆长假等
活动看到了中国井喷式的消费需求,中国经济开始回到正轨。我想中国将成为
2020 年全球唯一的一个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昨天看到,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预测说,可能 2021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高达 8.2%。CNN 也评价说,
他们从中国的国庆看到,中国展现出了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一种“自豪感”和“自
信感”。这与世界其它地方,特别是欧美国家、印度、巴西,疫情还在肆虐的情
况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一个 14 亿人的国度,成为全球大疫情下唯一一块超大
规模的净土,一个经济、社会、生活满血复活的地方,真是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国
人感到欣慰和骄傲。
当然,这些西方主流媒体相对客观地报道中国,很大程度上是恨铁不成钢。
《纽约时报》于 2020 年 3 月 13 日曾经刊登过伊恩·约翰逊的一篇带有自我反省
的文章。他说:“中国为西方争取了时间,西方却把它白白浪费了”,“中国不
得不应对一起严重的突发事件。西方国家政府几周前就收到了通知,但好像没能
汲取中国的经验教训,并对中国采取的有效措施视而不见。甚至一些局外人说中
国的经验是特殊的,实际上这是一种自我安慰。他们又认为中国离得太远,传染
病肯定不会传播到我们这里。”
在作者看来,出现懈怠最重要的原因是外界,特别是西方,都执着地认为中
国的政治体制有问题,而低估了中国经验对他们的价值。像伊恩·约翰逊这样的
西方作者想用中国抗疫的成功,来刺激本国政府醒悟过来,积极投入战“疫”。
在这次疫情中,相对而言最能够睁眼看中国的群体应该是国外的科学家和专
业医护人员。他们很多人都密切关注中国的战“疫”,高度肯定中国一整套的防
控措施。疫情出现后,世界卫生组织就派出专家组前来中国了解情况。
我记得,世卫组织访华的专家组组长、加拿大的流行病学专家布鲁斯·艾尔
沃德就说这是世界上“唯一已被证明确实有效的方法”。当时西方媒体问他:中
国的做法不是侵犯人权吗?艾尔沃德是这样回答的:“不是,这是伟大的人道主
义。”他多次谈到:“我亲眼看到中国人身上表现出来一种巨大的责任感,要保
护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社区,自己的国家,要保护人类。”他认为“这让人动容”。
15
他还说:“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的辛勤工作,他们非常愿意分享。他们为
自己的工作骄傲,他们谦逊而不傲慢、有责任心。我之前就说过,那些和我们一
起工作的中国人让我钦佩,也很受鼓舞。”
在总结中国经验的时候,他说中国战“疫”成功的经验核心是速度、资金、
想象力和政治勇气。实际上这就是在批评西方的抗疫模式:没有速度、缺少资金、
缺乏想象力和没有政治勇气。
西方很有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先生在 BBC 的一个节
目中也说:“1 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我们发了五篇中国科学家关于新冠疫情的
论文。这些文章都明确讲了,这个病毒是致命的、有高度传染性的。”但是英国
等西方国家都选择忽视,他认为这是丑闻,整个二月份都被浪费了。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的公共卫生专家尤瑞斯基在一个网站上说:“我现在对中
国充满了羡慕,我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但随着感恩节的临近,我发现自己渴望
在中国看到的那种自由。”进入秋冬之际,美国疫情再度失控,而在中国的人们
可以自由行动,旅游、下馆子、上剧院,孩子们上学也不用担心健康问题。她还
说,中国朋友和她分享了在中秋和国庆假期间到处旅游的照片,“我当时真是羡
慕他们,现在更加羡慕他们了。”
瑞士的《时报》是一家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12 月 6 日它发表的一篇
名为《中国人为什么不怨恨他们的政府》的文章说,许多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应
该怨恨他们的政府,但民调的结果却发现,中国是民众对政府最为乐观的国家之
一。
它分析出了四个原因。
一是中国和美国民众现在年龄中位数是一样的,都是 37 岁左右,但是美国
的年轻人从出生以来只知道战争、经济危机和收入停滞,而中国的年轻人则经历
了一个财富不断增长的稳定时期,贫穷几乎被消除,他们的生活比他们父母一辈
更好。
二是中国的成功在于政府的宏观经济管控能力。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用
25 年时间建成了庞大的现代化铁路公路网络,以及十分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
三是他们了解中国因为帝国主义、外国势力入侵而遭受“百年屈辱”的历史,
也了解“西式民主”在近代中国造成的极大混乱。
最后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大家认同个人自由与集体繁荣之间要有一种平
衡。
不少西方学者也发表了有一定深度的反思文章,比如法国政治学者布鲁诺·吉
16
格写道,“我们要承认西方体制无效,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体制再次显示它
的优越性。要想战胜这样一种疾病对人类的威胁,还是需要有一个‘国家’,但
西方的‘国家’在哪里?公共卫生是他们的当务之急吗?他们能够很快地建成一
些医院吗?在一个外债深重,公共财政为负数的国家,公共部门被私有化和摧毁,
国家只是为金融利益集团服务。西方能做到中国所做到的十分之一吗?”他也调
侃了法国《世界报》曾经发表过的社论。中国刚出现疫情时,《世界报》曾说这
意味着“一种体制的垮台”。但布鲁诺·吉格说,现在看来,垮台的体制是西方
自己的体制。
美国的一位资深学者、经济学家大卫·保罗·戈德曼在 2020 年春季号的《克
莱蒙特书评》发表了一篇长文。他说,面对中国在经济、军事、技术上的全面崛
起,西方世界显然是疑虑重重,但至今仍然云里雾里,不知如何理解。一个 20
年前被西方学者认定为即将崩溃的国家,为什么今天成了可能超越美国的国家?
他认为,美国战略家们似乎都认为他们正在和20世纪80年代的苏联打交道。
要是那样就太容易了,可中国是完全不同的国家。苏联共产党人对他们最有才华
的科学家说:“发明点新东西,我们给你一枚奖章,也许再给你一根腊肠。”他
写道:“我们面对的可不是喝醉的、腐败的苏联官僚,而是从这个世界上最大国
家的最聪明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精英。美国面临着令人生畏的事情:一个
有 5000 年历史的国家务实、好奇、坚决、适应性强,雄心勃勃。”这个描述与
我经常讲的“文明型国家”有点异曲同工,就是中国是一个延续数千年的古老文
明,同时又是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而且这个国家正在某种意义上重新界定现
代性。
这位作者对中国能够在一个月里面就分享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而且 10 天
内就能建成两个千人病床的医院感到惊叹。他觉得,中国就像一枚双级火箭。第
一级是出口和廉价劳动力驱动的经济发展,它使中国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变成
了一个繁荣的城市化巨人。现在第二级火箭发力了,其特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物联网以及供应链管理、还有大数据推动的一种新
的工业革命。他认为,美国对中国雄心壮志的回应已经失败了。他归纳了两个原
因,“一个是我们长期低估了中国的能力和决心,二是我们没有解决好自己的问
题。”
他还说,我们经常用的“帝国”概念会唤起人们对军事征服和殖民占领的记
忆。但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实体,目的不是帝国统治。他把中国的目标称为“间
接控制与同化”。他认为这就避免了一个国家对外国的军事承诺和过多的干预,
而是可能通过在贸易和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来锁定自己的影响力。作者承认:“美
国对中国没有简单的回应方式,没有快速的解决办法,也没有任何捷径。世界上
从未见过像中国这样的一种全球突破。它将改变这个星球上每一个居民的生活,
包括美国人的生活。”
他引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做的一个关于人类“悲伤”
17
五个阶段演变模式来讨论美国对中国崛起态度的变化。悲伤的第一阶段是否认,
第二阶段是愤怒,第三阶段是讨价还价,第四阶段是沮丧,最后是接受事实。他
说:“过去十来年里,美国一直否认中国已崛起为一个全球大国。我们无法相信
一个世世代代被视为贫困代名词的国家能够与我们竞争,与我们平起平坐。随着
特朗普在 2016 年当选总统,我们已经转变为第二阶段的愤怒了。就目前情况来
看,我们不久将进入讨价还价的阶段。”我想作者指的可能就是美国拜登总统(执
政)的这个时期。他没有接着往下预测,但顺着他的思路,“讨价还价”之后就
应该是“沮丧”,直至最后“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
这使我想起美国英语中的一个经常说的成语:如果我实在无法打败你,那我
就加入你。我也经常讲,中美恐怕只有经过一定的交锋,才能更好地交流。
总之,面对充满不确定的中美关系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务必保持充分
的制度自信和战略定力,时间对我们有利,历史在我们一边,我们要把“不自信”
的帽子送给我们的对手。
18
六,价值风格会延续吗?
老端注:价值风格切换顺不顺利,关键看龙头,银行股的龙头是招行、兴业
和平安。
文/持有封基
本周市场风云突变,申万 28 个行业里,表现最好的竟然是三傻中的大傻—
—银行,大涨了 5.32%,今年 2 周累计也上涨了 6.34%,超过了所有的宽基指数。
银行一涨,有人又在期盼价值股的春天是否会来了?
当然,这波上涨,起因一方面银行确实是很便宜,资金总会去找价值洼地,
另一方面招行等预告了超出投资者期望的业绩预告。但说改变趋势我觉得为期过
早。在去年的 7 月份,11 月份银行已经起了两波行情,但最终是从哪里来到哪
里去。
银行属于典型的价值股,但这几年市场的偏好是成长股,对成长股不断的给
出更高的估值和溢价。很多人包括我都会想一个问题,树再长的高也不会到天上
去,总有一天市场会偏好到类似银行股那样的价值因子的。但市场给出的结果偏
偏都是好了几天又重归平静,太多的沉默的日子,导致了上周五银行一涨,有个
大 V 甚至夸张的用《我们赢了!》、《我已从臭不可闻转向人见人爱》这样夸
张的标题来表达自己的喜悦的心情了。
我还是比较欣赏@望京博格的态度,前几天他用《一个令人沮丧且深思的长
跑》作为标题,说他自己的基金组合,运行了 1689 天,累计收益是 81.21%,跑
输了同期沪深 300 价格指数的 81.89%。我也关注了郑总的组合,我觉得他的组
合过多的关注了价值,忽略了成长,他的过多的港股比例就是一个证明,而偏偏
这几年市场风格是偏成长的。市场成长偏好了几年,给出了过高的估值后,很有
可能今年会偏向价值。
我比较欣赏郑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他还有一个表现非常好的组
合,就是李时珍,因为满仓了医药,去年的表现一骑绝尘,但他并没有像有些大
V 把自己表现最好的组合拿出来说事,而是说了一个自己仓位最重、时间最长、
最有代表性的绿巨人组合。
网上的大 V 分成两派,一派是偏成长,看好消费、医药、科技,一派是偏
价值,看好银行、保险、地产。极端的甚至吵的不可开交。很长一段时间肯定是
成长的占有,但随着成长股的估值越来越高,价值股有类似有招行这样的利好而
时不时的表现一番,但毕竟还没形成真正的趋势,这次已经是最近一年来第三次
了,说实在这次能不能突破前高,还是一个未定的问题。
19
我自己的想法特别弱者思维,我判断不清楚未来到底是价值还是成长,所以
基本都有一点。但我自己觉得能判断的几点,第一是有些行业不是投资的好行业,
我就坚决不碰,比如石油、煤炭、钢铁、纺织、军工等,理由我多次说过;第二
竞争充分的行业,规模最大的是最好的,比如白酒中的茅台、光伏中的隆基股份、
重型机械中的三一重工等;第三竞争不是那么充分的行业,规模最大的不一定是
最好的,典型的是银行业,四大行肯定不如招行、宁行。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觉得想明白的事情,对其他人不一定有效。每个人都应该
根据自己想明白的事情去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
20
七,那些曾跌破 95 的可转债,后来怎样了?
老端注:可转债经过了一轮爆炒,现在已经跌入了熊市,既然是熊市,就有
赚钱机会了,当然,前提是你要能熬得起。
文/优美
最近,转债跌得够狠!各种恐慌言论纷至沓来。其实,市场不止一次极度悲
观。
还记得,2008 年上市的南山转债 110002 吗?最低 82.7,最后以 136.96 收官,
仅存续 1.42 年。还记得,2015 年上市的蓝标转债 123001 吗?最低 85.526,最后
定格在 135.998,存续 3.8 年。
还有更低的。
辉丰转债,最低 71.859,最后 99.999
利欧转债,最低 79.105,最后 249.005
这几支转债,无不鬼故事缠身,让人怀疑人生。然而,经过暴风骤雨,也都
安全靠岸。
有人说,这次不一样。真的吗?只是鬼故事换了版本罢。没有鬼故事,谁肯
把筹码交出来。来看看,那些曾跌破 95 元的转债,最后怎么样?
整理出了 200 支退市转债,最后交易日,收盘价平均 158.29 元,平均存续
期 1.89 年。
曾破 100 元的转债,最后交易日收盘价平均 148.83 元,平均存续 2.6 年。
曾破 95 元的转债,最后交易日收盘价平均 152.96 元,平均存续期 2.7 年**
6 成转债从未破 100,1/4 的转债从未低于 110。但是,也有 18%转债曾(注
意不是同时)破 95。95 买入,持有到最后交易日卖出,收益 56.66%。拿多久呢?
平均寿命 2.7 年,95 买入,时间更短。扣掉少持有的时间,加上每年少少的利息。
最终,年化收益 20%以上。
(下图为曾破 95 的退市转债,有个别遗漏欢迎补充)
21
有人说,转债可能违约不还。是的,违约迟早会出现!那我们看看违约率吧。
目前国内可转债还没违约。
参考下美国可转债市场吧。
2008 金融危机,违约率约 4%,其它时期不到 2%
22
即:买 50 支转债,金融危机时可能有 2 支违约。
就算这 2 支本金全部归 0,只损失了 4%
至今天收盘,95 元以下的可转债有 51 支,平均税后到期收益率 5.01%。就
算全变成纯债还本付息(可能这么差吗?),5.01%税后年化收益,能够覆盖 4%
本金损失。
何况,违约未必归 0,延迟付息也算违约。这 51 支可转债,平均价格 89.6
元。如以平均 148.83 元退出,平均收益 148.83-89.6=59.23 元,整体收益率 66%
整体看,大概率不损失本金,并有 66%的期望收益。看上去,是不是让人兴
奋。
可市场为何如此悲观?因为恐惧。有人恐惧,就有人贪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